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系曾任陈云、胡乔木秘书的朱佳木文章汇集,其中有回忆性的,亦有评论性的。首篇“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作者于1998年4月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新时期历史座谈会上的发言。作者是作为胡乔木的秘书参预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触到了一些别人不大知道的事”,因此文中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撰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过程的材料,尤其是某些谈话记录,更是应当加以重视。例如在“关于会议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这部分中,作者特别记述了“关于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后期,,一部故事梗概完全相同而文字长短不一的小说,以手抄本形式在中国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中秘密流传。它就是后来正式出版发行,并被拍成了同名电影的《第二次握手》。知道这部作品的人很多,但了解这部作品产生的过程,及其作者张扬遭遇的人就不是很多的了。一个实实的故事激发了张扬的灵。。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和责任感驱使张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作完成了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张扬,1944年出生于湖南。1963年初,19岁的张扬奉父母之命,去天津探望从未见过面的亲伯父,顺路经北京看望惟一的舅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后期,故事梗概完全相同而文字长短不一的一本小说,有多种手抄本在中国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中秘密流传。它就是后来光明正大地正式发行的《第二次握手》,并被拍成了同名电影。但这部作品产生的过程,及其作者张扬遭受过何等劫难又如何获救,恐怕知之甚详的人就不是很多的了。 作家张扬,1944年出生于湖南。新中国建立后,他的家庭由于阶级出身的差异,属于抬不起头、过着凄苦日子的那一类。1963年,张扬以自己舅舅的苦学求成的经历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为素材,写成一篇一万多宇的短篇小说,取名为《浪花》,意为洁白的浪花即意味着水的纯净。  相似文献   

4.
5.
正"文革"十年,事件频出。发生在重灾区教育战线上的"黄帅事件"——一个小学生批判班主任老师的所谓"师道尊严"的事,被"四人帮"利用成为"反潮流典型",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造成了灾难性影响。"黄帅事件"起始于北京日报社的一篇内参报道——《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我当时是报社内参部一名记者,对发生在"文革"期间的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现仍有些记忆,回顾往事,汲取教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党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笔者有幸参加了《党史》二卷最后阶段的修改工作,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现仅就我了解和知道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有“建国以来第一部正面描绘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感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和“第一部描绘周总理光辉形象的文学作品”之美誉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自1979年7月正式出版后,累计印数达430万册,至今高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榜首。  相似文献   

8.
9.
<正>我曾于1964年至1982年郑天翔担任三个不同领导职务近八年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引领我走过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如同上一次"八年制"特殊的传承优良作风才智的成人大学,使我受到深湛的教益。他是我永记不忘的良师挚友。在纪念郑天翔百年诞辰之际,谨就自己所知,择述其大端,呈献故知新友,表达我对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妥协退让1977年,郑天翔被恢复了北京市委书记职务。此时,北京市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揭批查运动,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党史博览》2008,(2):18-21
特别随和的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知道彭真是晋察冀边区的领导。 解放后,彭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后来兼任市长。我一进城就在市人委郊区工作委员会做人事工作。1951年初,郊委领导没有时间,派我到市里开会,到那里后才知是张友渔副市长主持的欢送市长聂荣臻的会议。聂荣臻在会上说:市长由市委书记彭真兼任,大家同心协力,今后在彭真同志领导下,北京工作会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八十岁的费孝通为自己写下这句话,而今9年过去,89岁的老翁正是“夕阳无限好”……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20日,是曾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在周恩来身边工作长达40年的童小鹏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由于笔者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工作,和童老曾多有交往,不仅对他留有深刻印象,而且也知道一些有关童老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因为个子小,"大鹏"变"小鹏"童小鹏同志是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乡(今童坊镇)人,他于1914年9月出生,因为在童家是"大"字辈,父亲童继尧就给他取名叫童大鹏,希望他长大后能大  相似文献   

13.
我所知道的陈云刘英一、与陈云相识我与陈云相识是在1933年的中央苏区。那时,他在苏区搞工人运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的党团书记、副委员长,委员长是刘少奇。陈云当时住在中共中央局,那是一栋老百姓的房子,住在里面的还有博古、李维汉、张闻天等。我...  相似文献   

14.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 ,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我 1 931年出生于山东烟台 ,1 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 948年底开始学习摄影 ,此后一直在军队中做宣传报道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 ,1 96 0年 ,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 79天。但在这 79天里 ,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 ,一个伟大的普通人。下面 ,我想打破自己近 40年来的沉默 ,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雷锋英俊潇洒 ,也很爱美1 95 8年 ,雷锋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援工业建设的号召 ,从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山钢铁厂。从农村到城市 ,生活上有了不少变化。但雷锋到鞍钢后 ,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徐特立是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毛泽东主席也曾是他在长沙师范任教时的学生.1946年,徐老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教育的副部长,那时我正好在延安中学读书,耳闻目睹了许多徐老的故事.特别是他老人家来延安中学视察时,还曾借过我的被子留宿,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17.
稼祥同志很像一个学者,他不太会“交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太会“公关”。虽然他当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时间很久,但对红军的干部并不很熟悉。客观原因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时,他负伤了(是在开会时被国民党飞机炸伤的),因此,他任职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在中央红军中,军团一级的干部他熟悉。当时一军团司令员是林彪,政委是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三军团司令员是彭德怀,政委开始  相似文献   

18.
柯华 《党史博览》2007,(12):49-51
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中央决定让陈毅参加外交部党组会议,为接手外交工作作准备。1956年秋,在印度大使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陈毅晕倒了,经检查有心脏病,休养了一年多。1958年2月,才正式出任外交部部长。1960年1月,我出任驻几内亚大使,因此这段时间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只有两年。1964年我回到国内,在西亚非洲司任司长,又亲眼看着他并且伴随着他度过了"文革"前期的困难时光。  相似文献   

19.
自1958年8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班调到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至1968年3月4日陈伯达把我投进监狱,这十年间,我一直都在陈伯达麾下当一名小卒。可是,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很少能见到这位大首长,更谈不上同他直接接触,因此我一直把他看成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他当时的职务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红旗杂志社总编辑,1964年后任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中央的意识形态专家、理论家、头号笔杆子,人称“老夫子”。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曾见过他几面,从外貌上看,他并不出众,深度近视,不讲穿着,不修边幅,也不端架子,人看起来还算随和。这是我当年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小靳庄这个村名,在1974年到1976年两年多时间内,因是江青抓的点儿,在国内外曾红极一时。小靳庄的“八级地震震不倒,十二级台风刮不倒”成了革命的豪言壮语。江青利用小靳庄,把矛头对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笔者的老家距小靳庄数十里路,因此,对小靳庄的情况了解一些,并曾3次到过小靳庄,颇有些感慨,特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