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中国首次以"家事"立国法,明确"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标志着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时代正式终结。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被模糊理解为是丈夫对妻子、家长对孩子的殴打。《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正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何时发布施行?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5年12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共六章38条。第一章总则,共5条,包括立法宗旨和反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第二章家庭暴力的预防,共7条,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6,(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3月1日正式实施,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反对家庭暴力是保障人权、促进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妇联组织要按照法律规定,认真履职尽责,并积极配合、协助相关部门,推动反家庭暴力法的有效实施。一、大力宣传法律,进一步营造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一是集中宣传,营造强大声势。利用"三八维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连日来,一师一团工会、妇联在全团开展了《反家庭暴力法》学习宣传活动。该团工会、妇联通过悬挂横幅、专题讲座、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反家庭暴力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形成平等和睦文明家庭关系,尊重人权,保障妇女儿  相似文献   

5.
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一种独立的司法救济措施,在保障家暴受害人的权利、维持家庭稳定、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害人提出申请是启动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前提,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申请主体范围不周延、代申请人作用力有限、申请采证规则模糊等原因,致使人身安全保护令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制度应扩大申请主体的范围,提高代申请人的参与度,明确申请的采证规则,进而推动反家暴工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4)
正监护人实施家暴将被撤销资格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反家暴法明确,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该法规定,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各级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0):28-28
近年来,全国妇联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反家庭暴力国家立法,连续4年建议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国家立法计划。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反家暴法已进入最后调查论证阶段。据全国妇联相关人员介绍,反家暴立法研究论证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和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对于家庭暴力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正>3月4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发《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 ,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的反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对于正在进行的家暴采取制止行为,只要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就应当依法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造成施暴人重伤、死亡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属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意见明确提出,家庭暴力中的虐待犯罪中,施暴人主观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8):33-33
在我国,家庭暴力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全国妇联一直致力于反对家庭暴力,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了反家庭暴力法的立项论证工作。为了解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对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态度,全国妇联权益部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反家庭暴力立法公众态度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三八"前夕,为强化对全团妇女的法治宣传和维权服务,五师八十一团工会女工委、妇联创新宣传形式,首次通过手机软件来制作《反家庭暴力法》宣传短片,利用全团26个女性微信群及团连QQ群,在广大妇女同志中大力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学习宣传。在妇女维权宣传工作中,该团妇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开展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学习宣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长期存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农村社会的性别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较为保守,农村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因顾及颜面、害怕名声受损而选择忍气吞声。就法律制度而言,我国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女性权益的保障不能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周天枢 《世纪桥》2009,(7):87-88
我国反家庭暴力的地方立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对我国反家庭暴力的地方立法在推动国家立法、突出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权保障理念、创新综合治理机制和强化司法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制定反家庭暴力的国家专项立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6,(5)
正2015年12月21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二审的《反家暴法(草案)》增加适用范围,将精神暴力纳入家庭暴力。此外,草案在附则中还增加一条规定,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应适用该法。2015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曾首次审议了《反家暴法(草案)》。精神暴力即我们常说的"冷暴力",其形成有着多方面原因。有专家指出,从个体角度出发,造成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性别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以零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至此,《反分裂国家法》成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部没有反对票而通过的法律。当计票结果公布后,会场掌声经久不息,长达两分多钟,场面空前,令我这个采访两会的记者感动。会后记者专门就《反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的产生具有思想文化、现实经济、个人心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也存在着种种误区,如忽略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的严重危害,忽视对家庭暴力进行初期的、普遍性的预防,忽视对"约会暴力"和"同居暴力"的防范,忽视对"反家庭暴力"理论的综合创新等.我们应当将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孕育、幸福家庭生活氛围的创造以及对家庭人际冲突解决之道的寻求融入人们对爱情与亲情的理解和珍视之中,并且通过形成与保持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使人们对家庭暴力产生永久的免疫力.同时,我们也应当通过有针对性的立法执法、心理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等措施,来遏制、制止和化解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1,(4):43-43
国务院公布《公路安全保护条例》3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93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新华社3月14日受权播发了这一条例。条例共6章77条。条例的颁布,旨在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条例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促进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严重践踏了妇女权益,是阻碍妇女发展的一大毒瘤。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多方努力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一是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及时制止和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机制;三是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多专题培训,以多种形式进行舆论宣传;四是在反家庭暴力价值观方面,应遵循“妇女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介绍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情况,并公布两个司法解释,包括《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后者在原有对"老赖"的限制中,又增加对其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的限制。"老赖"难治,早已是社会顽疾,2013年10月1日,最高法《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70余万名"老赖"信息被纳入失信被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日益突出,有关立法不足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对需要综合治理的反家庭暴力问题,立法工作是前提和基础。而全国统一大法立法现实的缺失、时间的迟缓及内容难以涵盖的缺陷,使得有关地方立法的问题变得紧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20.
信息荟萃     
正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工会近日开展《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维权知识大讲堂活动。(叶川)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工会近日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迎"三八"妇女节。(张璇)一师十一团近日召开八届九次职工暨工会八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张忠维)一师十一团近日加紧检修农机具,备战春耕春播。(张忠维)一师四团工会近日选派宣传骨干参加《兵团工运》新闻写作培训。(张万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