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创作的诗词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精神形态,毛泽东诗词是其中的典范。毛泽东诗词"话"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艺术表达,人民大众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艺术刻画;毛泽东诗词是大众的"话"——寓马克思主义真理于大众化的典故,具有民歌化的大众作风,开拓大众口语的新境界;毛泽东诗词用大众的"话""话"大众,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是二十世纪中国大众的诗意"话"剧。  相似文献   

2.
翻开《毛泽东诗词》,可见与毛泽东唱和较多者,除柳亚子外,就是郭沫若了。这既可见毛泽东对郭沫若诗词成就的赞赏,又可见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情。  相似文献   

3.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辨别传抄的毛泽东诗词的真伪 ,二是有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 ,三是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考察版本的来历 ,考察同版本内容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为判断毛泽东诗词的真实性提供主要根据。研究各种毛泽东诗词版本、特别是 1 95 7年以前的版本和海外版本 ,了解其发表的日期、载体、发行范围和数量 ,搞清毛泽东诗词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在社会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对每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加以科学的比较 ,也有助于弄清毛泽东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诗词的 ,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实践中,熟练地运用赋比兴手法,很好地把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使三法各显其功能。同时,在具体运用到某一诗篇时,既有所侧重,又同时兼用,使之相辅相成。大致说来,毛泽东常运用赋法再现斗争场面,往往把它置于诗词的中心地位;对于比法,毛泽东既看重其"以彼物比此物"的一般作用,也看重其美刺意义,特别是他晚年对美刺意义更为强调使用;兴法最能显示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审美追求,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有很多借景言情、情景交融的表述,而这些词句往往恰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具神采之处。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19日,"新时代习近平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年会召开。与会学者从新时代习近平引用和阐释毛泽东诗词的基本情况、主要指向、重要意义以及彰显的伟大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和阐释,彰显了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所写诗词,词章一出,似凌云一曲,总给人以大气磅礴、壮意纵横之激情,倏见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无不雄奇瑰丽、庄谐如一,难怪一个外国人读了毛泽东的诗词后无限深情地感叹道:"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泽东所写诗词,词章一出,似凌云一曲,总给人以大气磅礴、壮意纵横之激情,倏见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无不雄奇瑰丽、庄谐如一,难怪一个外国人读了毛泽东的诗词后无限深情地感叹道:"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吴正裕主编,李捷、陈晋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以下简称<全编鉴赏>).此书兼有原著版本和鉴赏版本两重性质,是第一个毛泽东诗词"全编"原著版本,也是第一个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版本.全书51万字,可谓巨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在审美创造范畴内探讨毛泽东诗词的主体心理,对其诗歌审美创作心态和动力进行深度体认:"言志载道"的社会动力;"喷情释愤"的个人心理平衡;"恬志适心"的抒情写意,从而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认识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兼具一身的伟人,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毛泽东诗词以其冲天的豪气和雄健的风格深受世人瞩目。他后来曾自我总结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写"风花雪月"的诗词有45首,寄托着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93,(11)
一、已知最早的毛泽东诗词版本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将其诗词的70首汇集付印,题名《风沙诗词》,但印数很少,只送给亲密的朋友。(见施拉姆著《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78年出版。)《风沙诗词》系迄今已知的毛泽东诗词的最早版本,但只见记载,未见到原书。二、国内出版的最早汉文选本国内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汉文选本中,收集诗词在19首以上的达20多种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词家,他的诗词充满了崇高的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是其诗词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表现之一,也是其魅力所在。毛泽东诗词的阳刚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心怀天下,壮志不凡。毛泽东高度重视政权问题,表现在诗词里就是要做大好河山的真正主人。二、大气磅礴,冠绝千古。毛泽东诗词的气魄前无古人,毛泽东喜欢将伟大气魄融贯在写景如写雪、写山上。三、风流调傥,潇洒雍容。毛泽东诗词的风流潇洒绝非风花雪月,而是表现为对于战斗的从容和享受。四、感情奔放,刚柔兼济。毛泽东诗词是其丰富的感情世界的一面镜子,对感情的坦露无损于伟大形象反而丰富了这种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有的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革命情怀,有的表达对革命战友的称赞,也有寄托对革命战友深深的哀思之情。毛泽东部下千万,其中不乏智比诸葛、勇赛马超之辈,但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革命将帅并不多。黄公略、彭德怀、罗荣桓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出现在毛泽东诗词里的革命元勋。"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7,(11)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2017年7月26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与中共固原市委宣传部、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宁夏固原联合举办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主题研讨座谈会。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曾有外国友人评价他:"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郭沫若盛赞他"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时代精神,已经深入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生命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很  相似文献   

15.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毛泽东诗词充分反映了他语言运用上的天赋与才华,文章通过对其诗词的具体分析,对毛泽东诗词中语言的大众化、语言的锤炼及典故、成语、神话的活用等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喆 《党史纵览》2011,(4):32-3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是作诗填词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气象的句子,如风、雨、雪、霜、雾、红霞、彩虹、夕烟等,但写得最多的是"霜"与"雪",可谓情有独钟。在他生前定稿的正编42首诗词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修订重印),写"霜"的词有5首,写"雪"的诗词有8首,共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毛泽东诗词中的"霜""雪"与历代文人墨客不同,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觉和意境,提升了诗词的境界,丰富了诗词的内容,增添了诗词的磅礴之气,远远超越了古人,给读者以宽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以观察雪景的吟唱之作《沁园春·雪》,更是绝美至极,成为古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也由此引发国共两党一场诗词大战。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2012,(2):110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拟于2012年9月在江苏南通联合召开"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12届年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热潮 ,其主流是健康的 ,但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误读现象 :有人以解读社会科学论著的办法去解读毛泽东诗词 ,企图从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略 ,结果必然是缘木求鱼、徒劳无益 ;有人以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浪漫主义的作品 ,导致了对毛泽东诗词理解的隔膜和贬损 ;还有人以所谓“纯诗”的标准来衡量毛泽东诗词 ,衡量的结果是使毛泽东诗词的整体风貌走了形、变了样。评论毛泽东诗词有广阔的自由空间 ,但这个自由又必然要受诗词意象、意境等的制约 ;超越了这个制约 ,就会形成错位而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胡乔木作为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不仅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毛泽东交办的一些文件、文稿的起草工作,而且由于他与毛泽东同志对诗词的共同爱好,彼此之间经常切磋、研究诗词。翻开《毛泽东诗词选》,虽然没有毛泽东与胡乔木直接唱和的诗词,但毛泽东许多首诗词的发表都和胡乔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