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树立正确可行的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值得探讨的领导科学问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是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更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也应与时俱进,适时改进.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紧密相连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创新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就当前来看,最重要的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拓展考评内容和完善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庄国波 《新视野》2007,(2):42-44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评价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政绩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文章从政绩的比较、政绩的效益、政绩的校正三个方面提出了“比较政绩系数”、“政绩效益”、“政绩校正因子”三个概念及初步的计算方法,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指标更容易量化、更好操作,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公平、更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4.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对干部的政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领导干部当前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出发,提出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政绩是领导者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党政组织对领导者的政绩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的启用和选拔方面,把政绩是否突出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就很现实地摆到了各级领导者面前.当前,在鼓励、倡导领导干部创实绩、留业绩的前提下,要防止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过程中走火入魔,变形走样,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价领导千部的政绩 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人们错误地把“经济增长”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GDP就是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关键指标,于是不管你客观条件如何;不管你个人能力如何;不管你的政绩是显绩、还是潜绩;不管是集体功劳、还是个人政绩,只要是看得见的就是领导者个人的政绩,这种评价确实存在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使得领导干部只对GDP负责,千方百计的只抓经济,经济增长就是硬道理,却不顾环境是否污染,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就业是否充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定义为“五个方面的”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发展观,给我们评价领导的政绩提出更加合理的要求。因此,我们评价领导政绩的时候,要做到: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个人政绩”,又要看“集体政绩”,即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为官者,就是要干出政绩,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干出政绩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和行为,是十分正常的,也为我们党所倡导和鼓励.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政绩,为谁干政绩,怎样干政绩以及如何评价政绩,对这几个相关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就构成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渐人人心的大背景下,弄清上述几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把握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9.
姚桓 《党建》2004,(Z1)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一定岗位和一定任期内做出的工作业绩。所谓政绩观,一方面,是说党组织如何正确看待干部政绩,科学衡量其政绩;另一方面,就领导干部个人而言,是指自己对待政绩的态度和观点,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为什么要出政绩(政绩目的);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政绩标准)和怎样做出政绩(政绩途径)三个方面。一个干部的政绩观,实际上是他的权力观、利益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工作中的反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政绩观上出现的偏差和扭曲,是当前…  相似文献   

10.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最基础而又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政绩的要求不同,在干部中产生的导向作用也不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政绩的界定和要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需要。一、当前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这要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健全领导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政绩考核机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领导干部精神文明建设政绩的考核,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实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既是上级组织客观评价下级领导干部的办法,也是反映和衡量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水平的方法。其实质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掌握现有领导人才的信息,开发领导干部的潜能,使其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也为领导干部的晋升、调配、培训、激励、免职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传统的干部政绩考核相比较,现在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应该是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广义的概念。对领导干部实施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政绩考核,其作用在于通过公平合理的评价手段来确定领导效能,对领导活动和领导者个人素质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子建 《理论学刊》2007,3(1):31-33
政绩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工作实绩,既是领导干部当权执政的价值取向,又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创造反映人民意愿、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既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又要充分认识政绩成因、政绩表现和政绩评价的多维性特点,从而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不断创新政绩。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对领导干部来说,政绩是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组织和群众评价、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领导干部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去看政绩,去考核政绩.具体来说,在考核过程中,应注意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异化现象比较严重,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短期政绩、局部政绩,甚至泡沫政绩、虚假政绩,导致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不仅造成了大量宝贵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总体现状是令人鼓舞的。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推进了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的全面发展。然而,从我国现行公民参与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意识、渠道、方式方法、类型、效果的现状来看,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作一现实考量,进一步找出症结所在,以期发现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槿 《党史文苑》2005,(8):33-33,50
目前的干部考核体系左右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防止进入政绩考核的误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德 《学习论坛》2003,(11):20-2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和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科学地界定、认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应当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应当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的“政绩观”,科学的“集体政绩观”和自觉奉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9.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包括显性政绩和隐性政绩两个方面。政绩观是领导者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不仅关系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政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