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没有风的傍晚,我慢慢地踱在大街上。经过一家电影院时,一张灰旧的海报映入眼帘:抱着布熊和盆栽的小女孩,戴着墨镜神色冷漠的男人——是《杀手里昂》。我呆呆地看着它,原来玛蒂达的短发和我的一样;里昂的墨镜上折射出一个人影,慢慢地变模糊,但我仍看清楚了,是凌枫,我的弹木吉他的凌枫,我的微笑着叫我小鬼的凌枫。我和凌枫初识于一间朋友的酒吧。那天我一进门,便看见一个长发的男孩站在酒吧中央的圆形舞台上,没有伴奏,只有一把木吉他——他边抽烟边自弹自唱,那是一首忧郁、颓废、有着破碎节奏的歌:“有一个谜语/你来问我什么/我说不出什么/有一种记忆/你要看清什么/我记不起什么/有一把木琴/你要弹出什么/我唱不出什么……”他越唱越游离,声音里有一种穿透金属的  相似文献   

2.
我曾租住过一个公寓。那时,左右两家租住的也是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可是他们都是一进屋就把门紧紧关上了。我一直没什么机会结识他们。终于,我主动敲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短暂的惊异之后,是轻松而愉快的聊天。就这样我认识了三个和我同龄的男孩子。后来,通过敲门,我又认识了另一户,一个弹古筝的女孩。大家熟悉之后,就不再总是关着门了。交往也因之而随意了很多,只要门开着,就进去说说话。闲聊中,有一次我责备他们为什么开始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10,(1):43-43
问:我有一套承租房,我是承租人,我儿子一直和我一起居住。请问我去世后我的一儿一女谁有权利得到这所房子?如果房子拆迁了,拆迁补偿款属于我的遗产吗? 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租赁房屋的承租人去世后,与承租人一起居住一年以上的成年直系亲属有权利继续承租。  相似文献   

4.
殷卫 《工友》2011,(10):43-43
一位做母亲的给我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生了一场大病,可是医生告诉我,这种病不可能痊愈,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而且伴随终生。果然在我出院之后,身体状况不仅大不如以前,而且要常常忍受后遗症的痛苦折磨,虽然家人对我很好,很关心,可是我经常会产生不想再活下去的念头。有一次,我和七岁的女儿在家一起做饭,忽然病痛又一次袭来,我难受极了,女儿费  相似文献   

5.
心扉姐:你好!我叫杨娅,今年24岁。我有一件非常难以启齿的事要告诉你。我16岁那年,有一次去姑妈家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教人如何自慰的书,我还记得那本书好象是外国的一个心理医生写的,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出于好奇,我却记住了他教的“方法“。那一年我的身体发育得很快,连妈妈都惊叹我在一夜之间就长高了,长大了。虽然我没有和别的女孩一样开始早恋,但我却隐隐地感到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需要。受那本“教人自慰“的书的影响,我开始照着书上教的去做,没想到第一次便觉得十分舒服。以后的很多夜晚,只要身体想我就做,甚至白天我也控制不了去达到那种高潮。从我16岁学会自慰方法到21岁大专毕业,有5年的时间我都靠这种方法获得快感。因为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谈恋爱更保险些,也不会影响学习和  相似文献   

6.
五六月的大学校园,因为毕业在即,弥漫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气息。而我这时跳舞都快跳疯了,起因是因为和康的相遇。那天康本是我的女友玉的舞伴,见了我,突然向我伸出手,说:“可以请你跳一曲吗?“我身不由己地跟着他走。舞池中人如潮涌,而我只受他的牵引,像一片海藻随波遂流,不辨东南西北,甚至也不在意玉在角落里醋意的眼。很快我毕业了,而康仍在学校读书。他所留给我的只是一段一段的旋律,交叉的舞步,相视一笑时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羌族姑娘到年轻的女博士我的家乡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的山山水水给了我太多的梦想,那一方养育了我的热土,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不会忘记家乡的美丽,更不会忘记家乡的落后和贫瘠。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我乘车盘绕在九曲回肠的山间公路上,心里尽是躁动、不安和冲过独木桥的感慨。我发誓,要为改变家乡的面貌竭尽全力。大学里,睿智的学者引导我,儿时的梦想激励我。学习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学习使我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习也使我明白了当一名科学家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从本科生、硕士生直到博士生,我的老师们用渊博的…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8,(4)
《工友》编辑部:我在武汉的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因为公司不提供宿舍,我在外面租了一间平房。一天我加夜班期间,我放在出租房里的手机和300块钱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一名技校的毕业生,学的是焊接专业。毕业后根据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意向性协议,我来到了一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公司把我派到一机械厂。在和派遣公司签订的三年劳动合同中,公司和我约定了六个月的试用期。来到厂里,厂方又给我规定了六个月的"试工期"。享受的是相同岗最低档的工资。用人单位派遣公司已给我规定了一个"试用期",用工单位造船厂可以再给我规定一个"试用期"吗?  相似文献   

10.
王焕伟 《工友》2010,(11):46-46
青苹是我大学的同学,大四那年,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我和她就开始着手在人才市场上跑来跑去。看到那家报社招收一名记者和一名编辑的招聘启事时,我和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相似文献   

11.
南丘印象     
南丘,原镇沅县城所在地,一个盛产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盐的地方,一方让我在纯真的童年神往已久和浮想联翩的热土,一座曾记述无数风风雨雨和经受了许多历史变迁的小城,时常在我似睡似醒的凌晨时分,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梦境,轻叩我那绵长的思绪之门。  相似文献   

12.
心扉姐姐:我有一件十分烦恼的事要告诉你。我是去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行政单位工作的,工作一年的时间里,除了一件“烦心事“以外,其他的都很顺利。我工作的科室有一个和我同校分来的师姐,她早我2年进这个单位。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她对我比较热情,工作上的好些事情都帮着我。但不知为何,从上个月开始,她对我便没有以前热情,时不时还会冷嘲热讽一番。我真的不知怎么了,不知在哪个地方得罪了她,后来,  相似文献   

13.
心扉:我和男友相恋有3年了。男友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在单位上的事业发展也很好,尤其是为人不错,对我和我的亲朋好友都十分真诚。和他相恋3年以来,得到我父母的一致支持,特别是我的母亲,她总说如果我跟男友结婚,一定会过好日子的,因为他脾气好,事业有成,将来一定不会苦着我。但有一件事我始终不好意思跟人说。我与男友在相恋一年之后有了性关系,有可能我年龄尚小,对性了解不多,所以,男友一贯的“匆匆了事“我也没太在意。在有了几乎两年的性生活后,我慢慢觉得男友在“那方面“不行。因为听我  相似文献   

14.
崔立 《工友》2014,(4):56
正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码头处的风特别的大,我站在长长的码头上的长廊前无助地徘徊着。越过长江的码头的对岸,就是我想回的家。看着购票大厅上方大红色的显示屏,不停在显示着下一班船的时间和购票金额。而我,却是一脸的茫然和无助。出来时走得急,忘带了钱包,身上的钱根本不够去买一张船票。我眼巴巴地看着排着队购票的人群,我希望能遇上一个我认识的人。  相似文献   

15.
顾连梅 《工友》2012,(3):43-43
世间万物,都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关键看每个人的心态。简单与复杂,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如今,当我把眼光投向人群时,我很难找到"简单"。当我转向一朵小花和一只飞鸟时,我发现了"简单"中的伟大与快乐。  相似文献   

16.
我是云南省铁路第一工程公司的职工,同时,我还是一名离异多年的单身母亲。离婚前,我与丈夫有一对儿女,协议离婚后,女儿归我抚养,儿子则由他父亲抚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对儿女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刚开始,孩子的父亲每个月给300  相似文献   

17.
在悉心梳理自己成长经历的过程中发现,我的生命之旅中注定会有那一段打工经历。如果没有当代课教师的机遇出现,或许我的那段打工岁月会更长。我不敢想象,漂泊的打工苦旅顺延至今的话,我会变成怎样?高考落榜之后,我在繁重的农活里打拼和煎熬了一个多月,面对即将进入的一段相对松闲的时光,我却慌了。那个时候,和我一样家在农村没  相似文献   

18.
牵手     
小时候,母亲接我放学回家,总是用一只手拎着全部的东西,另一只手牵着我。一次,天下着霏霏细雨,母亲一只手撑着伞,另一只手牵着我。当母亲掏出钥匙开门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身上全部淋湿了。当时我并不明白,同在一把伞下,为什么偏偏母亲的身上淋湿了,我也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用一只手牵着我。  相似文献   

19.
张勇辉 《工友》2015,(2):51
我是一名普通的国企职工,一直从事企业党群工作。爱上摄影,源自于2009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当时我参加了武汉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正是这一次活动,让我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凭着对摄影的喜好,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厚厚的摄影技术专业书籍,疯狂汲取一切与摄影有关的知识,并积极付诸于实践,利用有限的周末和节假日与其他摄影爱好者一起进行摄影实践,在朋友眼中我绝对是一名摄影狂热份子。我将大学中学习吸收的现代文学、哲学与艺术思潮和摄影艺术相结合,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一我到日本,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68年,我出生在长沙市一知识分子家庭,那时我们家幸福美满。80年代初,母亲托关系由一名英语教师调到一家旅行公司当翻译。1986年,即我读高二的那一年春天,家里发生了“急风骤雨“,母亲闹着要与父亲离婚。那次离婚离得好艰难,整整拖了两年多。我的精神几乎崩溃!但在第二年参加高考时,我凭着扎实的功底,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最后,母亲去了加拿大,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可这以后,遭受过离婚打击的父亲却似乎变得坚强起来。我决心以优异的成绩与辉煌来报答我的父亲,以减少他心灵的创伤。在大学,我的第二外语是日语。大学三年级时,我的一个姑父去了日本,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去日本的机会。也许在日本我能辉煌起来,我想。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刚结束,我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极力劝阻,退了学。我的身影消失在父亲的泪眼之中。到了日本东京,现实条件比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