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何平 《东南亚》2005,(1):50-57
越南的古代社会形态是如何演进的?或者说,越南的古代社会形态到底是由原始社会演进为封建社会还是由原始社会演进为奴隶社会再进入封建社会?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对越南古代社会演进与奴隶制问题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一在东南亚诸国中,越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恐怕算是最为悠久的了。大约从公元前4—前2世纪左右,今日越南北部地区的越人社会便逐渐受到中国的影响,继而被置为郡县,关于这一地区的历史也开始有了较为可靠的文字记载。一般认为,在中原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今日越南北部地区的越人社会便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础上逐渐封…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东南亚》2004,(2):53-61
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古代社会是如何演进的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此前 ,有学者认为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古代社会也先后经历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前后相承的阶段。但是 ,后来笔者在对东南亚古代社会的演进和特点进行探讨时提出 ,东南亚各国的历史上都没有经历过一个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在东南亚历史上 ,继原始社会之后出现的就是后来我们所见到的那种封建社会。只是 ,在东南亚的“封建时代” ,封建关系并不是唯一的生产关系 ,与封建关系并存的还有奴隶制关系。在东南亚历史上 ,这两种关系从原始社…  相似文献   

3.
一、菲律宾农村土地关系的历史背景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之前,菲律宾的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北部与中部大部分地区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土地是唯一的财富来源,为公社(巴朗圭)共有,由全体公社成员共同耕种或由巴朗圭成员分散经营.有些巴朗圭内部虽已出现奴隶占有关系,但停留在家内奴隶制阶段.在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西部,阶级社会已经确立,先后形成了早期封建制国家.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  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此外,笔者还认为这种中日国家间关系和日本社会的性质对日本华侨这一民族集团及他们的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幸的是有不少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因此这里想边学习这些研究边加以考察。  关于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以往有 16 世纪后半期的长崎开港(1571 年)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能解释国际变化,于是,历史社会学重新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中历史社会学涉及众多的理论流派,它从不同于政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国际关系,注重国际关系的社会和历史属性,尤其是把国家重新引入到国际关系分析之中,以此为基础重新铨释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如"国家"和"国际"等,并把它们置于社会或世界整体中考察其演进过程,尝试建立替代性的解释模式.这些解释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3,(2)
从公元初到公元十世纪,东南亚先后出现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它们究竟是些什么样性质的国家呢?这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早期东南亚国家不是奴隶制国家 从国内现在出版的论著看,大多数认为这些国家是奴隶制国家,或者说七、八世纪以前这些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处于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由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研究室编著的《菲律宾史稿》说,“根据现有的资料,早在公元前几百年,菲律宾就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见该书第10页)。该馆1978年出版的厦门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远古人类及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3)
七千一百零七个翠珠般的岛屿点缀在亚洲东南方的海面上,象美女胸前的一串项链,这就是被人们称作“东方之珠”的菲律宾群岛。 菲律宾群岛位于东经116°57′—126°36′之间,北纬4°38′—19°35′之间,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动植物,是人类祖先理想的棲栖地。今天,在菲律宾群岛居住着操八十种不同语言的民族,这些民族又分属于不同的几个人种集团,他们的肤色、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各异。人类是怎样汇集到菲律宾群岛的?最早的土著是什么民族?尼格利陀人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人入侵前菲律宾的巴朗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或许是由于资料缺乏之故,在我国的东南亚史研究领域,对于东南亚社会史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东南亚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更是如此,而其中对于菲律宾群岛古代社会史的研究尤显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本文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西班牙人入侵前的菲律宾群岛社会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菲混血儿(ChineseMestizo) ,是菲律宾华人与当地民族通婚繁衍的后代 ,他们人数众多 ,历史悠久 ,在菲律宾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为菲律宾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中菲混血儿逐渐认同于菲律宾社会和文化 ,成为菲律宾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菲律宾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菲律宾华人的历史以及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中菲混血儿“菲律宾国家认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天主教社会学说之创立与发展是天主教应对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表现,教会积极的“人世”姿态与实践反映了教会回应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挑战的世俗化特征与趋势。当代菲律宾天主教会的社会行动,既是现代天主教社会理论推动的结果,更是菲律宾教会面对20世纪初期菲律宾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挑战的自觉回应,它反映了现代菲律宾教会关注民族国家社会现实的本土化与世俗主义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参与解决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探索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践与范式。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7107个大小岛屿星罗密布于国内辽阔的海域。由于岛屿过于分散,且各岛屿内平原、丘陵、高山等地区的地形差别较大,自古以来各岛屿之间、岛屿内各地区之间社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今在现代文明相对发展的同时,许多岛屿较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仍沿袭着他们祖先原有的生活习俗、保留其古老的传统文化。其中,一些岛屿高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世代垦耕梯田所形成的梯田文化,就具有非常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之特征,在菲律宾众多种民族文化中别树一帜,引起了学术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研究菲律宾历史…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政治带有浓厚的精英家族特色,精英家族政治的起源可追溯到前殖民时期,历经西班牙殖民时期、民族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殖民时期、两党民主时期和马科斯独裁时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延伸并最终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从较单一的农业向多样化的工商业发展。可以判断,长期存在的精英家族政治是菲律宾依然相当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国家有过一段被殖民的历史,通常,这个国家的人会对这段历史感到屈辱,他们会怀有或深或浅的仇恨。但是,菲律宾人有点特别,他们对待这种苦难历史的态度从容而平静。而且,在平静中,他们已把异族文化吸纳到自己的文化里,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中。虽然我在这个国家只呆了短短的几天,但对此的感觉却是无处不在。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后的文化堡垒 ,然而 ,在马尼拉街头 ,即使最普通的劳工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菲佣和菲律宾乐队能够在世界各地赚钱谋生 ,我想是和他们的语言优势有关系的。当然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 ,菲律宾人是用殖民者的语…  相似文献   

14.
从1726年到1763年的37年间,苏禄曾与清朝保持“朝贡”关系。苏禄苏丹为什么会在1726年遣使来华“朝贡”?1763年以后,这种关系为什么无法保持下来?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苏禄群岛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南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后,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宗教学关于宗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民族原始宗教产生的动因、发展阶段与特点,说明在16世纪天主教传入时期,菲律宾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处于宗教发展的低级形态,为天主教在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16.
巴朗圭(barangay)是古代菲律宾群岛沿海和低部地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关于西班牙人入侵菲律宾以前巴朗圭社会的性质,中外史学界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早期封建社会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于古代菲律宾人这种基本社会组织单位的看法如此不一致,表明巴朗圭的社会性质,仍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进一步加以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那屏障似地横互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与菲律宾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西方国家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从印度尼西亚地图上可以看出,美国和西方国家为防止共产主义在群岛上获得全面胜利而采取的各种坚决措施是多么正确的."达就是"纽约时报"评论员哈·布尔都因在肯定"自由世界"在亚洲这一地区的利益时所说的话.大事叫嚣"共产主义危险"并不能掩饰美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多种多样的,民族社会也是多样的,而孕育其中的民族社团组织更是千差万别.在马来西亚这个多民族社会中,各民族社会利益分化程度较高,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有多有寡,国家政权对各种民族社团的宽容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各民族的社团组织在历史渊源、发展规模、活动内容以及与政府关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非政府组织的角度考察马来西亚民族社团组织的发展会丰富马来西亚公民社会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冯杰文 《西亚非洲》2012,(2):143-154
伊本·赫勒敦于13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卒于埃及,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被哈默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伊本·赫勒敦对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突破了以泰伯里(Tabari,838-923)为代表的阿拉伯史学家将历史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忠实叙述的史学研究传统,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1,(4)
此前,我曾从对扶南的社会性质问题研究人手,对柬埔寨以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古代社会与奴隶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先后撰写了几篇文章,认为柬埔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扶南的社会性质属封建社会。并认为柬埔寨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历史上,尽管社会的发展进程并不一致,但封建制与奴隶制都是同步形成的。并且,由于封建制一开始便是在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当地村社成员进行直接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或超经济剥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在其与奴隶制因素一道对原始社会的否定过程中,可以说一开始便发展成了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所以,就社会形态而言,东南亚各国历史上也就不曾经历过一个奴隶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