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未来生力军,其法律信仰关系建设成败。然其法律信仰却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法律教育缺位和社会法治现实洗礼的冲击,其法治漠视和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文章通过理性审视其法律信仰现状,从诠释、认同、践行诸多方面探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体系的构建,帮助其跨越法律信仰的迷茫和危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脊梁,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素质,但目前的大学生是法治常识较为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确立等。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信仰危机"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成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怀疑甚至放弃。当前社会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断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等。而要消除现阶段的信仰危机,建立科学的精神信仰,就必须重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是新世纪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就国内而言,挑战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自身上面。前一方面主要有:地区、城乡、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失衡,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后一方面主要有:领导干部的信仰蜕变和腐败,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变。“三个代表”的提出也是作为平衡社会发展、适应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反腐倡廉和促使党员干部坚定信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8)
正从内蒙草原到华南村落;从东北边陲到中越边境;从鱼米之乡到西北大漠,"调研中国"团队一直在路上。用我们的脚步丈量这个国家的土地,用我们的镜头反映着方方面面的变化,用我们的笔尖记录着色彩斑斓的中国。加入我们吧!一起去走走这个国家的角角落落,去寻找一个,你自己的中国!"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是由南风窗杂志社于2005年创办的公益项目,通过提供资金和专业训练,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600所高校、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大学生政治心态调查的数据,运用ANOVA分析与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法,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探讨了大学生亚群体之间的政治态度异质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爱国主义政治情感的形成来自多重政治社会化媒介;社会媒体对政治支持与政府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学校公共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王苛军 《法制博览》2024,(11):142-144
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观念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关注了法治观念的基本概念及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大学生对法治社会建设认知不到位、法治观念理解不充分、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和依法治校水平受限等问题,建议各高校通过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并搭建法律教育实践平台等方式,提升法律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索国兴 《法制博览》2014,(2):138-139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对法治的信仰。"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为实现法治提供了科学详尽的理论支持,主观上,如何实现民众由被动接受到主观认同的转变,从而引领整个社会走向法治,日益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较之于外在约束,发挥着更独特、有效的作用。针对中国法治进程的境况,该文将通过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学术考量,阐释确立法律信仰的可行性和途径,以期为最终实现法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制度的超稳定性,不过,与"超稳定性"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持不同政见运动的风起云涌.从政治文化角度,我们可以把持不同政见运动视作一场"信仰运动",尽管这一运动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还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亚文化,但它对苏联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对苏联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与政治认知,最终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研究持不同政见运动对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