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心眼里真正服气并仰慕张荣锁这样真正的共产党人。当群众自发地要给张荣锁立一块 “功德碑” 时,他郑重地说,我们党不兴给个人立碑。这句话着实令我心头为之一震。 张荣锁是河南省辉县的一名材党支部书记。几年间,张荣锁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修筑了8公里公路,开凿了千米隧道,结束了山区群众行路难的历史;他带领干部群众立足山区,发挥优势,初步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他倾尽家财,先后出资9.8万元捐助公益事业,拿出 9万元救助孤寡老人和群众,而自己却仍然住过去的旧房子,用着多年前的旧家具。对于这样一位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是由一名工人成长起来的政工干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我有一种用不完的激情。 干政工我是一名新兵,因为真正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才四个年头,但与政工结缘却有八年有余。我与政工结缘于在党校的一次学习。1994年我参加了襄樊铁路分局党校举办的一期培训班,短短的两个月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当一名政工干部。在我眼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 之后几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写新闻,先后有多篇新闻报道见诸报端,文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理…  相似文献   

3.
61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主题是1961年10月末,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只有两个月,我在办公室阅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农业史,当书中提到这一人类文明哲学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时,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震憾。我这个人便是由这类大大小小震撼催我渐渐成熟、把我推向世界哲学之路的。36年后的今天,我才来撰写读者手中这本书,这又一次证实了黑格尔的话;“精神曾经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哲学发挥出来”;“哲学……是清醒的意识”;“哲学工作实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觉醒”。《人类文明功过》一书便是这一觉醒的明证。在人类文明早期阶段,至少有…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0,(10):54-55
1940年底,我(即杨尚昆)到延安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原因有三个:一是抗战初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按4.5万人的编制拨发经费,3年后,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50万人,经费却分文没有增加,连外来的援助也常被国民党扣发;  相似文献   

5.
刘洪 《瞭望》2000,(27)
有人把战地记者分为三种类 型。一种是“旅游型”,到战 争边缘走一遭,找几个人问一下,旋即打道回府;二种是“做秀型”,防弹背心,军用钢盔,一应俱全,但写不了几行字,也就撤了回去;三种才是“铁杆型”,人退我进,哪儿危险去哪儿,以生命换回真实的战地报道。 一名真正的记者莫不希望成为这第三种类型的。因为,这也是一种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事件的真实。但有时,这种真实,却来得非常艰难,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5月24日,在战乱纷飞的塞拉利昂,又有两名记者倒在了血泊中。一个是路透社的库尔特·朔尔克,另一个是美…  相似文献   

6.
同那些政工“老革命”们相比,25岁的我顶多算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但我却同他们一样,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一行,因为这其中虽清贫如水,却有“精神高于一切” 的享受;虽辛苦有加,却能感受到人世温暖真情。现在的我,也像一位“老革命”说的那样,每天不写点什么,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1998年3月,我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拿起这千钧重的“笔杆子”,走上通讯报道干事的岗位。几年下来,姑且自我评价一番吧。“懒” 乃本人工作之最大特色,便是不用“笔” 写字,“鸟枪换炮” 咱改用电脑干活。以往写一篇小稿子,往往是写了抄…  相似文献   

7.
一个党的干部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这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需要。讲大局,首先要求自己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维护中央的权威;讲大局,就要自觉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始终把局部的利害得失放到大局中去权衡;讲大局,就要既抓好局部工作,又要自觉跳出眼前的局部,放眼全局来认识和看待问题。如何树立全局观念,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一名企业负来人,我在把握企业的全局上比较自觉,有一定的“大局”意识,但从企业的局部来看大局就显得不够;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我对经…  相似文献   

8.
人在风中     
刘心武 《党政论坛》2013,(20):61-61
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来,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和她交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  相似文献   

9.
无悔的青春     
朋友,在我没有自我介绍之前,从我的外表你一定会认为我从事的是某种轻松的职业。其实不然,但我可以荣幸地告诉大家,我是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一名整天与铁工具和油污打交道的普通的机修工。当我和朋友说起我的职业时,他们都会很惊诧地说:“你的条件并不差.怎么会从事这么一份工作呢?”对于朋友的不理解,我只是轻轻地一笑.可心里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想当年技校毕业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被分配到了效益并不景气的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曾有过的远大理想就在瞬间完全破碎了。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和失望,我走进了工厂,当起了…  相似文献   

10.
时光匆匆,步履匆匆,不知不觉中,从事宣传工作已是三年有余。 也许是缘分,我,一个师范学院毕业生,一个曾经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却因一个偶然的原因干起了宣传工作。 老实说,初次踏上宣传工作之路时心情并不轻松。记得刚进厂上班那段时间里,有不少同事询问我:学的是啥专业,怎么放着好好的书不教却干这没出息的事。言下之意,我不该干这活儿。当时,我心中的蓝图确实黯淡了不少。 可是,既然已选择了这一行,我又还能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连续三年获得公司劳模后,于lop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上任伊始,我思想上是有一些顾虑的:行政负责人年龄比我大,任职时间长,专业能力强,个性也较强,又不是党员,我们搭班子,能不能处理好党政关系心里没有底。记得我刚赴任不久,工段准备提拔一名大班长。本来控制度规定,须经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可我的“搭档”一人作主,把人选用定了,就等开会公布。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时拿不定主意。自己知来乍到,坚持制度吧,很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管又不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基层主要不党支部来…  相似文献   

12.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13.
一名清华大学生博士生普通而周折的求医经历,引出一连串对现行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层思考 我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在校博士 生,因为患鼻中隔偏曲和鼻 窦炎,和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名义上享受公费医疗,但在学校不能得到有效医治,我又对这个鼻病有很高的估价,所以决心自费到大医院治疗。我总计花费了一万元进行手术治疗,费用已是不低,但得到的服务质量却并不高,有诸多令人不能满意之处。我的求医经历非常普通,既没有受到特别不公正的冷遇,手术也没碰上飞来的横祸,但是我的经历却折射出了转型期我国医疗现状的许多方面。为何放弃“…  相似文献   

14.
为官者应该给子女留下 什么,这是一个沉 甸甸的话题。南朝有个徐勉,梁武帝时拜中书侍郎,官至左仆中书令。他虽官居显职 ,却从不营产业,家无积蓄。有人对此不解,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不才,终为它有”。清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认为给子女留钱不是好事,为此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肖,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中,有过这样的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江总书记对此诗十分赞赏,并语重心长地…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今天出席为某个国家的元首访沪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时,亲眼目睹了我的同胞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举止行为,尽管它也许会被认为是不妨大雅的细节,但我不知怎地却如线在唯,不吐不快,走笔成手。下文字。事情是这样的:按程序安排,在宴会中间有向来访的贵宾赠送中国绘画和书法作品的仪式,由三位衣着亮丽、容貌姣好的礼仪小姐手持一幅山水画和对联走上台来,展示在电视摄家机和照相机镜头前。我发现对联的上下联错了位,连与我同桌的澳大利亚朋友也看出来了,他用两只手换位向礼仪小姐示意,让她们快调整过来;但打了半天手势却毫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用足用活政策”成了一些干部最流行的口头禅。按理说,“用足用活政策”这一说法并没错,“用足”就是用到位,政策是怎样规定的,就坚决按照规定去办;“用活”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上级政策灵活地加以贯彻,以达到执行的目的。但一些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用活”。请看他们是如何“用活”的——你要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我就在统计数字上做手脚;你说耍减轻农民负担,我就通过上浮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使来年增加的收费合法合规;你强调严禁用公款吃喝,我就在“四菜一汤”的数量和质量上做文章……。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一万米     
武宝生 《党政论坛》2013,(20):29-29
我居住于市区的南部。出门,向北行约1000米有一座金融大厦,每行至此往往让我想到钱,想到发财,想做一个富翁;再往前行约2500米,是市政府大楼,它,不止一次让我向往做官掌权,发号施令;市政府大楼北1000米,是作家协会,它激励我成名成家,笔耕不辍,于是我出了几本书,成为一名不出名的作家;再向北3000米是老城厢,此处豪宅、古迹不少,  相似文献   

18.
伍振 《党政论坛》2010,(2):50-51
对黄鹤楼一直有一种神往。幼时读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这座名楼就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9.
时光如水,经历如沙。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整整10年的时候,坐在窗前静静梳理自己的思绪,不免感慨万千。在政工路上,尽管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现在回头注视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是欣慰的。毕竟这10年,我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毕竟,我从流逝的岁月里淘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子。 10年前,我从一名还没有转正的徒工被破例招聘到厂宣传科从事宣传工作。布置会场,照相采访;海报橱窗,报纸采编;深入现场,充实思想……我像一只上紧发条的钟,高速运转在宣传岗位上,不断地锻造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短短的几年,厂报由最初…  相似文献   

20.
难忘师生情     
<正>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不知不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陪伴我一起走过15个年头。回顾我订阅这份杂志的这些年,可以说,她是我补充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认识这份杂志,是在2007年。在一次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介绍经验的同志向大家推荐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称赞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老师”。本着向优秀代表学习和对“老师”的钦慕之情,我马上订阅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此与这份杂志朝夕相伴。写作困顿时,我会翻看杂志找找灵感;工作闲暇时,我会翻出杂志细细品味,探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事业迷茫时,我会通过学习杂志里的有关文章,坚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可以说在成长最快的那两年,杂志成了我真正的老师,她与我形影不离,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