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杨永红近来,中东地区形势演变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就是长期对抗的美伊关系出现松动的迹象。事实上,美国国内早已就美伊关系和美国现行的对伊政策展开了讨论。主流意见认为,鉴于伊朗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及其他因素,美国孤立伊朗既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国国内学界普遍呼吁美国政府全面反思和调整对伊朗政策,奥巴马第二任期能否为美伊关系按下“重启键”令人关注.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受中东局势演变、奥巴马是否掌握对伊政策主导权以及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进退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正在重新评估伊朗核威胁,抬高对伊朗动武的门槛,着手平衡“双轨”政策,加大对伊朗的“软攻势”,未来很难排除美伊开展地区合作的政策选项.然而,美伊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且2013年6月伊朗大选为美伊关系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美伊缓和关系的内外条件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美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国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什叶派迅速崛起,逊尼派地位骤降,双方矛盾和权益争斗日趋激烈。2004年10月,约旦籍的阿布·穆萨布·扎卡维在伊建立了激进反美组织——伊拉克“基地”组织(AQI),广泛招募“圣战者”,为其所用。在这批人中,数外籍“圣战者”作战经验丰富,向AQI提供大量资金,并构成伊自杀式袭击主体。他们不断掀起恐怖袭击浪潮,使伊教派冲突愈演愈烈,安全局势持续动荡。  相似文献   

4.
5月28日,在巴格达“绿区”的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和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最高级别的公开双边会谈。对美伊这次对话,国际舆论评价不一。部分舆论认为,会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5.
伊战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每况愈下。各派都在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教派和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正在向内战演变。这一局面完全是由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造成的,事实表明美国在伊拉克没有取得成功。布什政府调整对伊政策势在必行,但调整后的政策也不可能是“灵丹妙药”,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要实现稳定难度很大。伊拉克问题以及中东其他热点问题在布什总统余下的任期内将是始终困扰他的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6.
"遏制两伊",是克林顿政府对海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政策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美国朝野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哈塔米当选伊朗总统后,美国采取措施改善同伊朗的关系,美国对海湾的政策逐步由"遏制两伊",向"独遏伊拉克"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遏制两伊"也好,还是"独遏伊拉克"也好,都是美国插手海湾事务,保持和扩大在海湾地区的影响,维护美国在海湾地区霸权的重要手段。只要伊拉克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军事上,美国将向伊拉克增派大约2万人的军队;政治上,布什政府将向伊政府施压,为其设立缓解教派冲突及稳定国家局势方面的“指标”;经济上,美国将投入大约10亿美元,加强伊拉克重建。“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之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之间观点博弈,伊拉克教派结构恶化以及伊朗核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美国“伊拉克新政策”的基本要旨在于控制伊拉克作为中东的战略轴心。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导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定。对此,日本安倍政府基于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提高日本国际声誉与推动国内修宪进程等多重战略考量,决定在美伊间开展调停外交。美伊两国对调停者的需求、伊朗对日本的信任以及欧洲国家调停者身份的削弱,也为安倍政府实施调停外交提供了可行条件。安倍政府调停外交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日伊首脑互访、日伊高层会谈、日美密切沟通以及游说中东国家等,但其成效受到日本自身局限性、美伊矛盾复杂性、调停策略表面性、调停进程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难以促使美伊关系得到实质性缓和。  相似文献   

9.
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朗核危机是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美国和伊朗双方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和争斗,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作出了种种不同解释。本文借用建构主义的有关概念和原理来解读美伊在这场核危机中的博弈思维和心态,认为伊朗核危机产生的关键在于美伊对彼此的“敌人”角色认知和身份建构,进而揭示美伊20多年来长期敌视和对抗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伊朗核危机的根源、实质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美伊都有宏大战略目标,战略利益严重冲撞,互为主要对手.美伊战略博弈牵动中东全局和大国关系,影响深刻.目前,双方角逐的两大舞台分别是叙利亚和核计划.美决意更迭巴沙尔政权,摧毁伊叙战略同盟,终将得手.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可能性存在,但武力更迭伊朗政权之事短期内不会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1.
伊朗核问题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黎明 《和平与发展》2010,(3):35-39,77-80
伊朗核问题自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以来,国际社会不断斡旋调停甚至制裁,不仅未能取得任何进展,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伊朗决心拥核,除有着追求充当地区强国的企图外,更主要的是伊朗伊斯兰政权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面临着险恶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美伊关系的长期敌对。多年来,伊核问题一直是大国之间相互较量的杠杆,其发展前景或是西方国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不断加大对伊施压,或是美国(通过以色列)对伊动武,或是美伊谈判和平解决。无论哪种前景都会对美俄关系、美欧关系、美中关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鸿达 《西亚非洲》2006,5(3):42-46
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美伊政府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罗斯福到卡特等美国历届政府都对伊朗给予了特别关注。在这一时期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双方接近的原始动力;冷战则是铸造美伊亲密关系的基本纽带。不过由于美伊战略目标的巨大差异和对对方需求的明显不同,美伊对双边关系的认识并不相同。特别是随着冷战烈度的降低和巴列维地区霸权欲望的膨胀,两国高层间的分歧也逐步增多。此外,伊朗民众也不像政府那样认同美国,这直接反映在伊斯兰革命及其后伊朗强烈的反美倾向。  相似文献   

13.
伊朗人质危机是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首次外交交锋,它终结了长达25的美伊亲密关系,开启了两国矛盾和斗争的新篇章。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国内存在着强烈的反美、恐美社会情绪,在美、伊两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和推动下,1979年内双边外交关系连续出现失误,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了伊朗人质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3,(6):37-41,134-142
美国与伊朗自1979年交恶以来,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贯穿于两国关系的全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伊朗核问题更是成为两国斗争的焦点。今年6月,伊朗温和保守派鲁哈尼当选总统,美伊双方出于现实需要,伊朗核问题出现松动的迹象。然而,美伊关系仍然难有根本性改善。一方面,美伊双方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均受国内强硬派势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当前的中东形势——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力量、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力量、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世俗阿拉伯力量和美国盟友以色列四股力量角逐中东地区的主导权——也不利于美伊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每月大事综述甘爱兰1998年2月大事:(一)安南成功调解海湾危机。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引发的美伊对抗箭拔弩张。伊拉克难作出让步,美国态度强硬,要求伊“全面和无条件地”同意武器核查,并迅速在海湾水域部署重兵,不断发出动武威胁。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伊...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与伊朗有发展友好关系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现实条件,但两国关系长期冷淡.本世纪出现的伊拉克问题、能源因素和伊朗核问题对土伊两国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库尔德问题上存在的共同利益,拉近了两国关系的距离;对能源的需求使土耳其不顾美国的反对;对于伊朗核问题,土耳其反对美国运用武力,赢得伊朗赞赏.土伊的接近整体上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形势的稳定,但美国的干扰一直是土伊关系发展中难以排除的阴影.土伊两国在建立新的经济联系机制与合作原则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相继倒台和国际“反恐”斗争的不断深入,早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的伊朗被推到国际政治斗争的前沿,尤其是当今伊朗核危机局势的持续紧张,使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在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1941~1979年),美国和伊朗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双边关系,伊朗是美国十分倚重的地区重要盟友,而美国则是伊朗独立和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这一时期美伊关系,国内虽然不乏有论文发表,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可喜的是,这一不足随着范鸿达博士著的《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  相似文献   

18.
美伊交恶已久,近来因伊朗核开发问题更是剑拔弩张。然而,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其中有美国中东政策的重点是否转移、伊朗利用核能的界限是否突破、国际社会的牵制作用以及美伊仍有互相妥协的余地等因素。但如果伊朗不能适时调整强硬政策,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美国历时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画上句号。18日,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美伊合作重心转向安全防务合作。伊拉克在美军撤离后政治危机凸显,教派冲突风险加剧,外部势力竭力填补势力真空,极端势力趁机作乱,未来局势发展变数增多。一、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开始进驻  相似文献   

20.
近来,因发生学潮以及美国等在核查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伊朗面临的内外压力骤然增大。这既反映了“9·11事件”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也与其内部政治斗争的发展密切相关。 “9·11”后,美很快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虽然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有求于伊,对伊言辞较为“缓和”,但并未改变对伊遏制政策。伊战结束后,美国内保守派要求布什尽快明确对伊强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