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石玉平 《理论导刊》2005,2(5):48-50
理论创新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1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群众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回应人民呼声,将群众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尊重群众首创,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精神;积极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新时代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创新上有五层意蕴: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丰富了社会主要矛盾学说;对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新理念,拓展了"两个和解"理论;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内容,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民生问题上提出了新论断,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性理论,对深化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8)
理论创新必须在现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在运用现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然后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理论,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然后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革新的科学。因而社会实践的动力、自身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动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创新与生活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摒弃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分离的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通过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创新,从而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论宣讲是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多样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有效地传播给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自身的学习感悟和宣讲实践,从准确掌握理论宣讲定位、明晰理论宣讲基调和彰显理论宣讲成效等方面,对如何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指人民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的思想理论要求,是人民群众以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发展和创新的逻辑过程。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有着深层次的主客观因素,其既定目标分为解决当前现实利益问题的短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等共同理想的中长期目标、实现自身解放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其实现路径有采取具体措施、制定政策、发展民主、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等。人民群众进行理论诉求,将在推动理论创新主体大众化、主体"精细化、组织化、科学化"分工、提高理论创新效率、促进理论与实践提前互动、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产生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必须做到: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确保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性和人民性,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理论具有普适性和对话能力.同时,需适当地改变已有的理论文化形象和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理论结晶,必然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承担着进行译介传播、协助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普及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前沿是一个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思潮、新分支、新主题和新方法,代表了学术研究方向性的创新思想、观念、原理和体系。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理论前沿,可以从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话题、社会广泛关注的难题、学界集中研究的论题、政府部门的治理命题中去把握,应当在创新性强的实践中去体验和阐发。研究理论前沿是为了创造前沿性思想。按照学术的成长规律、演化规律和整合规律,运用目标分析、比较研究、趋势分析、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创新研究方法论,研究政治学、行政学理论前沿,可望从中打开学术创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经验看,除了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这一基本关系外,还有几个重要理论关系必须处理好。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教条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指导思想统一与学术研究自由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互为前提、相得益彰。从理论逻辑来看,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本质一致;从历史逻辑来看,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相辅相成;从现实逻辑来看,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互为动力。揭示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蕴涵,打开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在理论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相互联结的视野,既有助于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也有助于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刀刃向内、不断自我革命的精神力量,从而锤炼政治品格,锻造过硬本领,永葆党的本色,始终如一践行初心,勇担使命。  相似文献   

14.
资源贡献行为对于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构建自身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动机—机会—能力(M-O-A)框架构建企业资源贡献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产业竞合与组织因素的组合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厘清资源贡献行为及构成,了解资源贡献行为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以北京中关村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资源贡献行为的动机、机会、能力要素与产业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组配效应。研究发现了可实现高水平创新绩效的6种路径,即反应型资源贡献、研发—能力利用型资源贡献、(利用式)能力塑造型资源贡献、(获取式)能力塑造型资源贡献、动机驱使型资源贡献、资源捕捉型资源贡献,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可行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试论案件侦查中的“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人员要善于了解、掌握习惯的特性及种类,并为侦查活动所用。本文主要从习惯的特性、种类及意义三个方面对习惯进行了研究,对侦查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不仅需要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坚持反腐倡廉,纯洁党风政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当前的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给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提供了生存空间,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直接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认同。必须以反腐倡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创设重要条件;必须以反腐倡廉切实维护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形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提供根本保障;必须以反腐倡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认同激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是政府监督社会团体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S市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考察,发现S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社会团体年度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也发现年度检查面临法律依据失效、部分检查项目缺乏明文规定、主管单位初审责任加重、年度检查结果的执行刚度不够等法律困境。实现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明确年度检查目的、修订《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理顺社会团体党建工作和年度检查的关系、优化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行政哲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以行政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的新认识为基础,提出行政哲学是关于行政观的学问,是人们基于行政实践而对行政本质以及行政科学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和反思的相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结合当前行政学研究的实际,本将行政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界定为以下五个方面:行政本质及其分界、行政的基本假定、行政目的与行政价值、行政理论范式及其转换、行政理论评价及其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今国际社会独树一帜的中国国家廉政体系。该体系理论的形成是当代中国反腐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社会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潮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防治腐败理论、系统论科学等构成了其理论渊源;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实践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形成的经验基础;中华文明的整体思维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注重预防腐败和建构国家廉政体系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理论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aper offer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multi-purpose hybri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ability to mobilize resources and enlist commitment. These organiz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four interrelated attributes: (a) they set out as their mission to uphold and promote cultural values that are typically at variant with dominant and institutionalized values; (b) they offer services to members and the public that express their distinct values, using the services as a model and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 (c) in addition to their instrumental goals, they aim to meet the expressive and social identity needs of their members by promoting a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d) they evolve into hybrid organizations by having multiple purposes—combining to various degrees goals of value change, service provision and mutual-aid. Because they deliberately combine features of volunteer-run associations, social movements and non-profit service organizations, we articulat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melds concepts and propositions from the variou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used to study each of these organizational forms. We argue that the expand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fer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view of civil society and a better perspective to the study of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