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有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科技带头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石油机械专家、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顾心怿。顾心怿,出生于30年代的上海,1953年毕业于黄炎培先生主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正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海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是晚清时期的末代秀才、试举人,是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曾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是著名的教育家、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与毛泽东、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曾一再号召党外人士学习黄炎培,做党的诤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1965  相似文献   

4.
抗战以来,长年埋头教育的黄炎培与共产党人结识结交,在《延安归来》一书中对中共予以高度评价。1947年,黄炎培拒不参加伪国大,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张治中将军托人来告诉黄炎培,当局已把他列为黑名单之首。黄炎培偕妻子姚维钧躲避在浦东南汇,隐居乡间。接到党中央北上的邀请后.在地下党和老友王良仲的安排下,黄炎培夫妇由香港乘船赴天津.并于1949年3月25日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设宴邀请黄炎培夫妇。  相似文献   

5.
郭爱玲  曾鹏 《春秋》2009,(6):12-13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别名抱一,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者、民主人士和杰出的教育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发起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187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值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时代。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种种罪恶,深深触动着黄炎培的幼小心灵。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朝政腐败、民生凋敝、列强环伺.他痛感国家危亡.努力探求强国兴邦之道。从此.爱国主义贯穿黄炎培的事业、政治活动乃至他的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6.
我青年时期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读过书,解放后从事南京市民建和省民建的筹建工作以及副主任委员等工作,对民建会的历史略知一二,现介绍如下:民主建国会是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成立的,他的主要发起人是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先圭和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胡厥文、上川企业公司总经理章乃器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家和政治经济学界人士施复亮以及代表川康地区金融、工业界人士黄墨涵、徐崇林等爱国人士。黄炎培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圭委创建人。黄炎培先生是江苏川沙县人士,1902年中江南乡试举人。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1903年他因指斥时弊,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营救保释,亡命日本。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任江苏教育司长。他兴学堂、办教育,没有走前人的老路,而是提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业教育;他又发现实业教育"非教以农工商之业,乃教以读农工商之书",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实用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延安之行郑毅涛,郑宇口黄炎培(187——1965)子任之。教育家。江苏)11沙(今属上海市)人、19卫7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1945年底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期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负责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  相似文献   

8.
想起了黄炎培的一番话李隆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之进行了感人肺腑的长谈。黄炎培,这位满腹经纶的前清举人,从李自成、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不久便陷入腐败的历史教训,他向毛泽东坦诚陈词:“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相似文献   

9.
终见东方红太阳 1949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在解放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其时,民盟已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而强迫解散,黄炎培已被列为国民党的黑名单的第一名。他在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下蛰居上海,以卖字为生。但他得知中共的号召后,立刻召集了民主建国会的常务理事会,决议宣布响应五一号召。随后,经过共产党的安排,他于1949年2月14日潜离上海,经香港转赴解放区,于3月25日抵达北平,下午就到机场欢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抵平。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则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三位主要发起人与创建人。其中,黄炎培是前清举人出身的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大职业教育;胡厥文是著名的实业家;章乃器则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的经历、观点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不妨碍他们来何结下深厚的友谊。劝说黄炎培建国以后,黄炎培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要B、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然而,在此前,黄炎培一向表示不做官,北洋政府曾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都坚拒不就,并表示…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上海》2014,(1):2-2
凌凯礼是上海中加飞机维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中加晨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曾祖父凌云洲.上世纪初与黄炎培、顾兰洲共同缔造了浦东第一条铁路线“上川铁路”。听着曾祖父的故事长大的凌凯礼,自幼希望自己能像曾祖父那样,也能为交通事业作出贡献。以后,他走出政府大楼,下海创建了中加飞机。  相似文献   

12.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该社创始人有梁启超、蔡元培、范源濂、黄炎培等。该社活动一是宣传研究职业教育,在国内外进行考察;二是创办职业教育学校和进行改进职业教育的试验。该社于1941年  相似文献   

13.
近日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黄炎培》,再现了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爱国情怀。黄炎培终生致力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振兴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他务实求实、正直坦荡的人格魅力,是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作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教育思想家,用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观察中国教育,提倡教育救国。1919年2月,他与黄炎培、陶行知等在上海创办《新教育》月刊,并担任主笔,积极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介绍欧美教育制度,提倡平民主义,呼吁改革社会、改革教育。蒋梦麟曾担任北大教育系教授,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北大校政17年,是历届北大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思想如个性教育、生活教育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积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支部生活》2011,(7):46-48
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前往延安他家做客。彼此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相似文献   

16.
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黄炎培对主席讲,一人、一家、一集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期都能精神振奋,克服艰难困苦,而往后的日子长了,环境渐好,精神渐退,到风气养成,无法扭转,一部历史总是跳不出这种由盛到衰的“周期率”。他直接向主席问道,  相似文献   

17.
文载 《现代领导》2011,(1):39-39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黄炎培。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二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区的银幕上,出现了一批影响较大、久映不衰的进步影片,应云卫便是这些进步影片的导演之一。应云卫(1904~1967),浙江慈溪人。早年因家境贫困辍学,进上海一家洋行当学徒工。不久,与其他人组织化装宣讲团,从事戏剧演出活动。1921年10月,在沈钧儒、黄炎培的资助下,与洪深等人创办上海戏剧协社,此后10余年间一直是协社的演员、导演和领导者之一。1930年导演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获得成功。当年8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后,应云卫被吸收为秘密盟员,从此开始了他艺术生命的新时期,导演过《怒吼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邀黄炎培上延安□赵锡骅1945年5月,国共谈判由僵持进而停顿。民盟常委黄炎培等忧心如焚,遂联络几位国民参政员向国共两党呼呈继续会谈。黄炎培、褚辅成等向蒋介石慷慨陈词,呼吁国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继续会谈。又致电中共毛泽东、周恩来说:“……参政会...  相似文献   

20.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