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卷难,造成律师在审判前不能有效查阅案卷,制约了律师辩护职能的发挥.影响庭审活动的效果,降低了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人权保障水平。文章对此问题的危害和复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简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律师这一新生群体正以崭新的职业形象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社会整体法治水平尚不尽如人意的当前,律师执业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刑事诉讼中,律师执业更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依法执业权屡受侵犯,仍然存在着会见难、取保难、阅卷难、调查难及维权难等问题。法律的不完善、司法机关的歧视以及有关部门的偏见是造成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诸多难题的原因。建议通过尽快赋予律师刑事责任豁免权,认真落实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规范工作制度,防止司法腐败等措施来对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国外律师阅卷制度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阅卷难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国外律师阅卷的两种制度模式———职权制模式和对抗制模式的考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律师阅卷难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了侦查阶段 ,但实践中却存在着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难、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委托难、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难、律师提供法律帮助难等问题。修改后的侦查阶段律师介入制度在现阶段是合理的 ,但同世界各国比较而言 ,我国侦查阶段的律师介入制度则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因而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活动范围,提前了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这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在诉讼民主化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律师在侦查中的介入因受种种限制虽有其名却难有其实。要避免侦查中律师作用的弱化和萎缩,使之与强大的控诉职能形成相抗衡的状态,应借鉴法治国家的经验,保证侦查过程中的律师活动具有完整的辩护形态,并使律师的辩护权得到充分的行使。  相似文献   

6.
"辩护难"问题,折射出控辩力量的严重不平衡,折射出侦查、司法机关权力的强大,折射出律师地位的偏微,折射出法律规定在实践中的异化,折射出我们刑事诉讼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折射出我们观念的陈腐和愚顽,折射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漫长之路.因此,完善律师辩护制度,解决"辩护难",不仅是建立现代民主诉讼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人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而如何走出刑事辩护的困境,则既要从律师的角度着眼,赋予其应有的权利,建立保障律师执业、纯洁律师队伍的机制;也要从诉讼制度的整体构架出发,改变程序设置,完善诉讼结构.  相似文献   

7.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活动范围,提前了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这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在诉讼民主化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律师在侦查中的介入因受种种限制虽有其名却难有其实。要避免侦查中律师作用的弱化和萎缩,使之与强大的控诉职能形成相抗衡的状态,应借鉴法治国家的经验,保证侦查过程中的律师活动具有完事的辩护形态,并使律师的辩护权得到充分的行使。  相似文献   

8.
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宪法辩护权原则的重要内容,是以平等权为基础的制衡性权利,是人权保障的根本要求,该权利的有效行使,对全面收集证据、保障控辩平衡和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对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规定性缺陷及刑法第306条的规定,使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行使面临诸多限制,形成了律师调查取证难及风险过大的难题,不但背离了宪法的相关原则性规定,也导致了刑案辩护率的持续下降。从立法上完善律师刑事辩护调查取证权,有助于宪法辩护权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的有效实施,有益于推进刑事诉讼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重视律师权益的保障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律师权益特别是律师会见权所作的具体规定,在实务中的落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切实改变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应当建立有效的律师权益保护机制,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来共同践行法治.  相似文献   

10.
律师在场制度对于完善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弥补侦查程序漏洞,实现实体公正具有重大价值。律师在场制度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关键在于如何很好地与刑事诉讼程序相衔接。规定律师在场权利的范围,界定适用案件类型,明确告知义务,赋予律师执业豁免权及创建刑事辩护律师名单制度是构建我国律师在场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