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必须把弘扬和教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对历史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注意研究分析考察炎黄文化的创新对历史社会发展质量的深层影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文化的因素正在产生着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爱国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沈桂萍“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条件有机构成的合力,是一个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发展、具有自身特征和多方面功能的动态系统。”①在构成民族凝聚力的诸要素中...  相似文献   

3.
李瑞冰 《前进》2011,(3):40-41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长期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和全国族各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都对我们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似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包括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一  相似文献   

5.
培育文化自信,不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作用,还要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充实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应增进交流互鉴,提高对外交流的广度、深度、宽度,用谦虚、包容、自信的态度,力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增强中华民族凝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力量、凝聚人心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统一战线在团结、聚合、调动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和各种社会力量,化解、克服、排除各种消极、离散因素,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重大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应主要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直接现实而存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凝聚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就  相似文献   

9.
叶宏  朱颖刚 《湖湘论坛》2006,19(4):30-3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领导力量。在任何时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是在长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赋予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内涵,也赋予了我们执政党新的形象。如何通过公共关系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到统一的大业,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本文试图从公关角度分析执政党通过公关塑造新形象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树立文化自信。这既需要在现代创造出大量文化精品,也需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新儒学既持守着传统儒学"行仁守礼、持中尚和"的核心意涵,又融入了"自由民主、重技尚功"的现代元素。因此,借力新儒学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参加一次同学会的活动,有幸与好友久别相逢。谈到各自的事业,个个兴致勃勃。谈到家庭,却颇为尴尬。他们当中有当初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也有志同道合的一对,更有农村插队中患难见真情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民族政策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 ,它体现为民族整体对各民族的吸引力 ,各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 ,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从本质上讲 ,它应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 ,但也离不开社会环境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民族凝聚力可以增强 ,也可以削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大统一过程中 ,经济、文化交往把中国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凝结升华出一种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精神培育、影响下 ,…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研究统一战线开展凝聚力工程的对策思路,对促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决策,是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根本举措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党外知识分子占了我国知识分子人数的大多数,因此,做好他们的工作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基础性工作之一,新世纪新阶段要突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华侨华人社团"和"海归人员"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4,(12):23-24
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的精神纽带 中国历史历来是分分合合,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主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广大人民饱尝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因此都无不盼望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诸子百家的代表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人,尽管在各个领域中都各自有各自的主张,但在"渴望统一"这一点上,却是和广大民众的意愿相一致的。孔子面对西周东迁后,中国出现大分裂的局面,感到天下无道,于是在《礼记·中庸》中提出了"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思仁义、求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就民族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的这一本质意义而言 ,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而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正是民族凝聚力汇集并展示其能量的历史过程。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文化的承载者 ,毋庸置疑地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生发力量。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肩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无以传承 ;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原创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无以张扬 ,民族凝聚力所赖以生存的共同文化基础也就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20.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可能就有异议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