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15年,有一个人将一洁白无暇的宝玉献给大夫子罕,殷勤地说:“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配佩带!”子罕回答说:“你有宝,我亦有宝。你的贵之宝是美玉,我的贵之宝是‘不贪’。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们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献宝者见子罕言衷意切,只好红着脸将美玉拿走了。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献宝人为何向子罕献宝姑且不说,就子罕论宝确有很深的人生哲理。首先,从子罕对宝贝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原则。人生在世,不论干什么行当,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2.
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刘上洋近翻史籍,看到一则轶事,说的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宝玉,就把它献给大臣子罕。子罕坚辞不受。献玉人说:“我已请几个行家看过,确实是宝玉才拿来献你的。”子罕说:“我是把不贪作为宝的,你是把玉作为宝的。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两个人都失掉了宝...  相似文献   

3.
《干部人事月报》2011,(7):94-94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臣叫子罕,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一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入说:“给玉匠看过,鉴定它是块宝玉,才敢拿来呈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物,你把美玉当宝物。如果你把美玉送给我,你和我岂不是都丢失了自己的宝物了吗?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有自己的宝物好啊!”  相似文献   

4.
各有所贵     
宋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管城的长官(相当于市长)子罕。子罕不受。宋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玉的专家看,他说是非常宝贵的玉,所以我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贝,你以宝玉为宝贝。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都失去自己的宝贝。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宝贝。”宋国有个长者对这事作了评论:“子罕不是没有自己的宝贝,只是他的宝贝跟别人的宝贝不一样。现在把百金(钱)和搏黍(窝窝头)同时让小孩挑,小孩必定要搏黍;把和氏之壁(历史上最值钱的宝玉)与百金给鄙陋的人看,他们必定要百金。如果将和氏之壁与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5.
子罕是春秋时宋国的大官儿。有人得到一块璞玉,就献给于罕。子罕拒绝接受。那个献玉人说:“已经玉匠鉴定是块好王,才敢冒昧献上。”子罕回答说:“不贪财物的品质是我的珍宝,玉是你的珍宝;咱们各人有各人的珍宝。如果硬要我接受你的珍宝,不但你失去了珍宝──璞玉,我也失去了珍宝──不贪的品质。倒不如咱们各人珍存各人的珍宝好。”那个人赶忙跪下磕了个响头,说:“老百姓哪敢据有珍宝,不要命嘛!”子罕听了,体会到一个弱者得玉的苦衷、于是,他请工匠雕琢了这块噗玉,并帮那个人卖玉致富,使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子罕作为春秋奴隶…  相似文献   

6.
心净气自清     
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其中,"德"最为关键,有"德若水之源"的说法。德清则水净,靠的是自律;德污则水浊,需要净化。春秋时,宋国的子罕为官清廉,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收,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心净,追求品德上的  相似文献   

7.
玉石原无价     
黄木 《今日民族》2001,(11):54-55
俗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可见玉石的价值是不明确的。对于内行来说,成色好、稀有,即是珍贵,但到底值多少钱呢,全凭人的嘴巴说了算;而于外行讲,你说珍贵就珍贵,你说值多少就多少,反正,那些石头看起来都花花绿绿很珍贵的样子。最近,我在瑞丽跟一伙缅甸人直接搞了一次玉石的“定价”。这天十点钟的时候,我拎着大包小包去客运站乘坐返回昆明的长途大巴。车站里有零零星星的缅甸人在向乘车者兜售玉石,其中一个小伙子向我走来,手里擎着一红一蓝两枚玉石戒指,嘴里叫着大哥,缠住我不放,硬要把戒指塞给我,叫我看一看,叫我买。我起…  相似文献   

8.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9.
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为官者当然也不能例外。按理说,生病住院,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前去探视探视、看望看望,也是人之常情。但如今,一些“探视”之意义似乎已不在“病”,特别是对一些大权在握的为官者更是如此。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单位以“探病”为由,巧妙地以各种方式向生病领导大慷国家之慨;一些人不远百里,甚至千里,借“探病”之名,行送礼之实。有时候,从一个病人的探病人数之众寡、频率之高低、礼品之轻重,你能窥视出该病人的职务之高低、权力之大小来。其实,一些人已是名为“探病”,实则直接或间接地行贿,…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做梦到了阎王殿,看到一个官员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下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员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涉过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员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这篇寓言虽然讥讽的是封建官吏,但在我们今天看来,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的敬老院办得不惜,原因是老院长戎丙沂治“家”有方。戎丙沂今年间岁,1989年他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之职,受乡党委政府重托,来到了敬老院。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敬老院里也是如此。毛喜高、孙桂英是一对老夫妻。由于没儿没女,过去在家里是两个人的“世界”:要么你是“君主”.我为“臣下,”听你的;要么我为“君上”,你是“臣下”,听我的。来到敬老院里也是如此。可是有一天夜里,“臣下”却但待了“君上”,以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原来毛喜高想小解,叫老伴把电灯拉着,老伴拉灯慢了一点,他就和老伴…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古代廉 吏拒贿,主要有 五策: 一 为“婉辞拒之”。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宝玉,把它献给被人称作“仁相”的司城乐喜,乐喜推辞不收。献玉者以为乐喜不信此为真玉,便强调说:“这玉已经行家鉴定,确实是稀世美玉”。乐喜淡淡一笑说:“我以不贪婪的品行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若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 二为“柱上悬鱼”。后汉羊续任南阳郡太守时廉洁自守,竟到了连自己的妻儿都养不住的地步。一次,下属给他送来几条鲜活的大  相似文献   

15.
甲: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个较为通用的称呼,以便于对话联系。本来,“同志”一词是通用的称呼,但现在好像不大用了。有一次我到邮局取汇款,一位年轻的女营业员正在和同事聊天,我叫了她两次“同志”,她回过头来拿了我的汇款单一看,就说汇款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想,汇款没到,我怎么会收到汇款单?但邮局是垄断行业,营业员说汇款没到,你还能怎么样?想必是那两声“同志”使她不高兴了,所以叫你再跑一趟。 乙:对年轻的女营业员,你应该称呼“小姐”。 甲:“小姐”这个称呼现在的确相当通行,但如果碰上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  相似文献   

16.
同车远行     
“吱”的一声,司机又打开了车门。   我心里直骂娘:这么大的雨,车厢里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还要上人,真的是要钱不要命了。   上车的是一位老太婆,年纪约在 60岁左右吧。她的一头白发显然被雨水打湿过,一绺一绺地耷拉在前额上很不规则。就在我下意识地向前挪动身子的同时,她显然也注意到了我座位前仅有的一点空隙。   “同志,请让我把袋子放在你的座位下面行不行 ?”她的声音近乎哀求,我极不情愿地让开一点地方。谁知她竟得寸进尺:“我要把袋子放在你的座位下面去,这袋子不能踩。”汽车正好换挡,老太婆一个前倾扑倒在我身…  相似文献   

17.
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在劈山垦田时得到一块璞玉,他请玉工鉴别,玉工说这是一块美玉。这个人高兴极了,但也为怎样处置这块宝玉犯了愁。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他带着这块璞玉赶到京城,将宝玉献给执正官子罕。出乎意料的是,子罕坚决不接受这份礼物。献玉的人想,子罕不接受怕不是担心自己送的是块假玉,便认真地说:"我已拿给玉工鉴定过了,玉工说这块玉是稀世之宝,所以我才敢来献给大人。"  相似文献   

18.
我与电影     
清朝末年,我的祖父从晋江石狮塘边村迁到台湾新竹。我父亲出生于此,我们兄弟姐妹的籍贯也来源于此。小时候,我对于自己的籍贯不甚了了。读初中时,有一回与同学吵架,我的这位对手,姑且称之为“坏小子”,指着我骂:“你们家是台湾人,我打一支牌让你到!”(到,就是麻将中的和HU,闽南话,那意思大致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理解身为台湾人竟会成为被人恫吓的理由,于是告诉大人。大人默然。不久对我说,以后如果填什么,你就填你的籍贯是泉州。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家的孩子们在籍贯上既有写台湾的,也有…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说,一届政协委员,一世政,协情缘。这话一点都不假。在政协这个组织里,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不管你是多大的“腕”,更不管你是多大的“款”,一律被称之为“委员”。这话更是一点都不假。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法庭幽默小偷的辩解法官:“你说钱包是你捡来的,那你捡到后为什么不马上交到警察局去?”小偷:“因为那天警察局内没有人值班。”法官:“那么,为什么不第二天送过去?”被告:“因为第二天钱包里一分钱也没有了。”(秦会敏荐)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路边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秦会敏荐)终于明白在律师竭尽全力的辩护下,被告人终于被宣布无罪释放。在法院门口,律师问被告人:“你已经获得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