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茹 《探索》2003,(2):80-8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家庭正在经历深刻的变迁。社会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家庭道德观念的变化。家庭社会功能逐渐转换。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关系日益民主化。同时在家庭深刻变迁中也出现了负面效应。因此这就提出了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寻求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追求家庭内部伦理道德的新整合;建立必要和恰当的道德约束机制;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互相作用和反作用。如何搞好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试图从社会现代化的视角观察与研究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从中揭示当代中国广泛开展的和谐家庭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文明、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聂飞 《求实》2017,(10):63-73
国家政策中家庭取向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相对价格变动与偏好的改变)深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家庭以及家庭政策的关系特征及其影响,可以揭示家庭在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家庭在国家政策视野中位序的前移,将家庭真正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与空巢化。家庭结构的这一转变影响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使得老人在家庭中地位下降且难以获得充分的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也正因此,加强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服务还没有很好地承接从家庭转移出的养老功能。因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完善社区组织和服务,积极发展特色化市场服务供给,实现我国养老方式的转型升级,迎接家庭结构变迁所带来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5.
杨启光  曹艳彬 《探索》2016,(4):139-144
在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力量作用下,不同国家或地区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经历重大变迁,家庭功能日渐式微。以早期干预与预防为理念,通过增强与改善家庭成员家庭经验的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实践,将有效恢复家庭功能与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近年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大陆地区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发展明显滞后。台湾地区通过实施《家庭教育法》,完善家庭生活教育的制度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家庭生活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学习台湾地区加强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大陆地区家庭生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5,(6)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家庭由于社会支持的缺失,导致其在今天的风险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问题的出现与农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给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各种资源,从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解决农村留守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新型直系家庭、网络式家庭与留守家庭。已成为家庭变迁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尽管受到种种现实的碰撞和挤压。但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亲情与孝道的血统,始终流淌在“中国式”家庭的血脉中。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但在人口与社会的双重变迁中,家庭发展能力被削弱,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常因此陷入困境。从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理论来看,家庭发展的困境不仅是由于收入贫困,更多是机会与权利的缺失所导致的可行能力贫困,而家庭可行能力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工具性自由的缺失。因此,要解决家庭发展问题,应以扩展可行能力为导向,构建家庭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保障家庭发展的工具性自由,消除家庭获取资源、机会方面的障碍,实现家庭的实质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沿着趋势分析、阶段划分和立足于质性研究基础上的批判性思考等路径,当前中国家庭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中国家庭模式变迁的形态、总结其中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家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功能”视角下,中国家庭模式沿着“社会—家庭—个体”的主线,呈现出由封建帝制时期传统伦理型大家庭、到集体经济时期谋生型核心家庭、再到市场化时期讲求代际功能调适的直系家庭的演变形态。这一变迁起源于生存及秩序建构需求,受国家与社会的互嵌互动驱动,并在传统家庭价值伦理淡化而新的价值规范尚未产生的背景下呈现出表征与内核“二元断裂”的特点。以直系家庭的回归为起点,实现“国家—家庭—个体”相对独立与黏合,以平衡个体有限自由、家庭“本体性”价值和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关键在于推进“家庭友好型社会治理”。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事涉家庭政策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结构、规模、功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保障家庭经济安全,支持家庭照顾能力,分担家庭照顾责任,以及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角度出发重构了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以家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现代家庭中 ,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平等、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 ,更多享受爱情、亲情的滋润。这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 ,也应防止过分强调个人需求与自由 ,放弃家庭责任的趋向。因此 ,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 ,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 ,与时俱进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宽敞的住房、现代化的家具、富裕的生活、和谐的家庭,这就是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妇联近年来积极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所取得的成绩。该场工会以"和谐进万家"、"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干预背景下,借用农业治理框架理解中国发达地区的农业变迁,建构政府干预和农业变迁关联的框架。以松江区家庭农场为例,在社会治理和政绩政治双重驱动下,发达地区有动力调整农业政策,把农业经营重新纳入统一的农业行政体系。从实践机制的角度,发达地区依赖强大的农业行政体系对经营者、经营过程及经营收益等全生产链进行严格规范,把面向市场生产的家庭农场转变为依附性的农业经营单位,农业高度行政化了。新体制虽然提高了政府治理农业的能力,但也同时造成了农业效率降低和农业经营体制僵化等问题。发达地区农村如何发挥土地及财政等优势条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仍然需要深思。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干预背景下,借用农业治理框架理解中国发达地区的农业变迁,建构政府干预和农业变迁关联的框架。以松江区家庭农场为例,在社会治理和政绩政治双重驱动下,发达地区有动力调整农业政策,把农业经营重新纳入统一的农业行政体系。从实践机制的角度,发达地区依赖强大的农业行政体系对经营者、经营过程及经营收益等全生产链进行严格规范,把面向市场生产的家庭农场转变为依附性的农业经营单位,农业高度行政化了。新体制虽然提高了政府治理农业的能力,但也同时造成了农业效率降低和农业经营体制僵化等问题。发达地区农村如何发挥土地及财政等优势条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仍然需要深思。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个日记本、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工资条……这些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被刘兴德几十年如一日地积攒下来……现在,刘兴德的"家庭档案馆"已成为不少当地人游览的首选。今年72岁的刘兴德是临邑县卫生局退休干部,50余年来,他细心保存下了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物件,建起的"家庭档案馆"形象地记述了一个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的变迁,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家庭微观样本史料。从1956年开始,刘兴德对家庭生活情况进行登记,粮票、照片、日记、书信、发票、台历、物品说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规模性经营,以规模性生产经营实现家庭农场较强的盈利性。在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性要依靠土地流转来实现。辽宁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致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本文有针对性的解决我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家庭农场规模性发展的基础,以支持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强农、富农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庭和谐是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家庭的建设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近年来,家庭领域的研究与时俱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理论创新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8.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智娟  康祥生 《求实》2000,(10):30-31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平等,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多样,家庭消费趋向优质高档。  相似文献   

20.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之间的关联,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