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打通",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深化调整的某种必然.若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纳入共同的参照视野,不难发现,1945-1949年的中国文学是更多地贯通着1950年代文学形态的,而在传统的研究中,这种内在的贯通性恰恰被阻断,由此可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和"分界"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把距今30年以上的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史",着重从文学史观的调整、深化来建构;把近30年的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批评内容,着重从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对当下文学历史完成"同代人"的留摄、考察.相信这样一种分界经得起时间推移,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评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给我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之前,有必要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取得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由两个彼此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另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泛指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具有后现代…  相似文献   

3.
李秀金 《理论学刊》2004,(2):107-108
市场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领域的各方面,也促成了文学场域各种权力关系的分化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传播中介的现代传播媒介是对当代文学场域产生重要影响的话语力量。场域是权力运作之所,现代传播媒介话语介入文学场域不仅影响到文本阅读,也对文学写作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对当代文学文本特征的变化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学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学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因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繁荣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5,(6)
《鄂伦春族文学》运用跨文化、跨学科、跨民族、跨地域的方法,突破了纯文学类型分析的研究视角,运用哲学、美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及田野调研材料,对鄂伦春族口述文学及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伦理意识展开理论分析,总结了鄂伦春族既有的文学史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郭宝亮,文学博士。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奖特等奖"获得者。曾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理事、小说艺委会副主任、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首届河北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等。曾在《文学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蒋元明在12月11日的《劳动报》上撰文指出:波恩大学汉学教授顾宾,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和研究方面堪称权威。最近,他在一个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8.
这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依年序次作历史的叙述。该成果共两卷150万字,一卷为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一卷为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现代文学编年史的时间上限起于1912年,下限止于1949年;当代文学编年史的时间上限起于1949年,下限止于2000年。它借助编年史的体例,以较为丰富翔实的史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一次历史的“还原”叙述,因而比较系统完整地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真实客观的历史面貌,同时,也在这种“还原”历史的客观叙述中,展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该成果对每一年度的文学史实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主义和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敏中 《新视野》2005,(1):69-71
文章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视为非理性主义,把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视为后非理性主义。认为非理性主义仍属于哲学的范畴,而后非理性主义超越了哲学的边界,与文学、历史、艺术甚至社会现实更为贴近。这种研究的新趋向,有极端化的嫌疑,但对传统研究模式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贾振勇 《理论学刊》2013,(1):115-121
金庸小说从挑战文学研究的固有知识谱系、价值秩序到最终被接纳并跨入经典行列,这一学术案例既体现了近30余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内在变革和演进,也让我们感到依然面临深层次的问题和症结。金庸小说的经典性和独创性既不在于名列"最受欢迎的作品",也不在于它将通俗武侠小说提高到与严肃文学比肩的地位,而是在于它扩展了文学的理想疆界,在于它立足现代社会的精神视野,以江湖武侠的表象世界重新绽放出久已失落的中国文人的气度,以文学的方式延续了现代中国精神世界与古典中国精神世界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元气,并由此标示出现代中国精神世界与古典中国精神世界一以贯通的内在连续性。只有回归文学的本源和中国文学的共存秩序,才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史述史创新的根本支点,才能栖居于文学艺术的天然、澄明的真理之境。  相似文献   

13.
陈超 《世纪桥》2008,(11):84-85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文学思潮大背景 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作为文学运动,到九十年代已告终结。九十年代文学对这些原有文学课题采用了新的态度和视角。 随着改革开放一度涌入的西方哲学精神,艺术理论,现代主义潮流,后现代主义思潮亦告一段落。经过整合、选择、改造,这些思潮分解、溶合到了民族形态的文学创作之中,审美视角是主体和生活的桥梁,反映作家对生活的关注点,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影响巨太,涉及范围极为广阔的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哲学界,都引起越来越大的兴趣和重视,下面将有关问题做一简述。 一、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有的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也不是一种外延分明、内涵具体的当代时潮,更不是20世纪的西方学者苦思出来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一些存异求同的学者从当代芜然庞杂的理论观点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这些共同倾向在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其他领域主要表现为:对主体主义传统的批判,对工  相似文献   

16.
银洁 《湘潮》2007,(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兴的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表征。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各方面因素也使得其发展现状与前景让人们亦喜亦忧。总的来说,网络文学虽然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3,(Z2):249-25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报纸文艺副刊在每一个文学(文化)的转型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文化舆论导向作用。《晨报副刊》之于新旧文学(文化)的转变,《大公报·战线》之于五四文学(文化)向抗战文学(文化)的转型,《大公报·星期文艺》之于现代文学(文化)向当代文学(文化)的过渡,都是极其明显的实证案例。抗战胜利后,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文学(文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困境当代文学失去了创造力,我们在十九世纪以前文学巨匠的映照之下,更加感到它们已经丧失了憾动人心的力量。这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窘况。  相似文献   

19.
摩罗的文章通过对当代文学的深刻的理性剖析,提出文学应该去寻找超越之光。而且更需要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在天上盗来火种,来点亮人世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文坛,女性作家写作愈来愈惹人注目。可以说,女性文学写作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尚属“星星之火”的现象,到九十年代不断发展蔓延,眼下似有“燎原”整个文坛之势。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还未曾有过。今天的新锐女作家群体,已经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道靓丽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