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在当代大学生中自杀自毁、校园暴力、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本质理解的淡薄使很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天之骄子以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滞后,因此,笔者从当今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入手,探究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从而呼唤高校教育向生命价值回归,进而提出强化高校生命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命责任意识缺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淡薄现象日益凸显,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追及原因,既有学校教育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等其它方面。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的考察及其原因反思,主要从生命教育视角对培养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解读大学生极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学生中不断出现自杀、弑父、弑母的极端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生命意识的缺失的表现。就此,文章提出弘扬孝道以抑制大学生极端不孝行为的四项措施:将孝道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孝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认识、将孝道纳入操行评定体系以强化大学生孝的意识、将孝纳入校园活动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非诚信现象的辐射下,大学校园受到了信用危机的冲击。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变中,传统诚信观念在逐渐缺失;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诱发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缺乏合理的量化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通过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非诚信现象的辐射下,大学校园受到了信用危机的冲击。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变中,传统诚信观念在逐渐缺失;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诱发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缺乏合理的量化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通过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6.
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生命焦虑、内心孤独、价值迷茫和意义缺失等现象,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已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是生命化德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更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幸福层次,加强人文修养,培养平和心境,投身人生实践,在身心和谐中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过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教育在我国已扬帆起航。目前,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是由低到高三个层次,即能珍爱生命———能积极主动创造生命价值———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这个目标是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文中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四种意识,即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及奉献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缺失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引导和培养,既可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能力,又可以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大气候。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主要途径包括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善于构建相应的网络化环境、持续引导阅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公共生活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与自然共处中的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大学生感恩意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这些方面的缺失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识恩意识、报恩意识和施恩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表现在诸多方面,而传统德育的缺陷、社会变迁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德性修养的缺失是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刻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罪犯在长期的监禁生活中 ,因为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经过危机干预 ,给罪犯提供即时的帮助 ,可使陷入危机中的罪犯恢复身心平衡 ,度过危险的紧急救助时期。心理危机干预直接指向罪犯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失衡 ,对于缓解心理冲突、避免意外事故、防止心态的进一步恶化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精神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民族精神出现了“认同危机”与“失范危机”交织并发的现象。前者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社会认同危机,国家认同危机,政府权威认同危机和政治信仰认同危机。后者表现为公民意识的缺失,民族文化主权的部分丧失,社会诚信资源严重匮乏和道德失范。这些危机会侵蚀公民对国家、社会、民族和政府前途的信心,败坏民族的基本素质,消解中华民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努力。中国要冲破民族精神危机的藩篱,就要在树立“文化主权”意识的基础上,重新谋划文化安全战略和整合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培育公民意识和新道德规范,重构富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是政府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的统称,政府信用失范将会造成政府失效乃至政府失败.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目前政府主导形态下,政府信用的提高和信用危机的克服主要仰赖于政府的行为自主性即政府自觉.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资弱劳”现象有其必然性。某些政府部门的“宠资轻劳”倾向、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工会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等因素,导致该现象日趋严重。只有大力发挥各级政府的应有作用,进一步强化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坚决去除工会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才能有效扭转这种弊端,真正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冲突和危机状态下的政府治理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课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我国政府应重视培养危机意识 ,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 ,建立危机治理的社会支持系统 ,依法加强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16.
罪犯是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特殊人群。自杀死亡是罪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更是其心理危机的严重表现形式。因此 ,防范罪犯自杀是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危机预防的工作重点 ,是监狱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罪犯自杀的有效措施 ,是消除和纠正对自杀的误解与偏见 ,正确地认识罪犯的自杀问题 ,把一般性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措施结合起来 ,以预防为主 ,及时寻找和发现罪犯中的各种自杀迹象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娱乐行为、网络信息搜集行为日益普遍,原因在于,网络提供了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舞台空间,网络行为暂时缓解了他们来自现实世界中的挫折感和孤独感,但网络虚拟交往的片面性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认同危机和困惑,这种危机直接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文章以社会心理学对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研究为理论基础,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过去30年,发达国家的政党陷入持续不断的衰落之中,并导致政党的合法性危机。为了回应危机,政党发生了向依赖国家资源生存的转变,因而更加远离社会,进一步加重了危机。发达国家政党危机的根源在于,产生于工业化时期的老牌政党已经不能适应后现代的社会条件,其衰落是难以扭转的。在这些老牌政党衰落的同时,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新的政党,改变了原有的政党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混沌理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背景,分析了混沌现象与公共危机事件的理论,探讨了混沌理论视阈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出了从混沌理论透视公共危机决策困境的应对方案,说明了混沌思维的确立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创新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基于混沌理论研究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为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更为关注民警心理的积极层面,强调通过调动民警自身的内在力量来促进其心理和行为的改变,遵循预防为主、激发潜能、淡化问题、协调作战、安全第一的原则,干预过程注重优化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民警的心理保健意识、完善民警的社会支持体系、关注民警积极情感、促进民警的内心和谐、提升民警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