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马克思民生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概念、缘起与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问题作框架性探讨,希望对社会福利的相关概念、思想观点梳理形成清晰认识,并探讨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思想与社会福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老子》(又名《道德经》)这部书问世以来,中国历代注家极多,由于该书很难读,因而见仁见智,各有殊见。但说老子是一个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却是一个共识,一个基本常识。在中国秦朝末年农民战争后建立的西汉王朝,它的头几任皇帝多喜欢老子的学说,强调政府清静无为;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化为了“与民休息”的治国实践,表现为政府少向百姓征各种赋税,少征发兵役、摇役等具体措施,使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形成了西汉初期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相似文献   

4.
秦廷国 《求索》2007,(4):136-138
反传统形而上学和“问题”意识等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凸显于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异化应用的批判中。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周玉东 《前沿》2010,(4):81-83,87
在社会公正已成为凸显问题的今天,研究马克思公正思想,能更好地为我国促进社会公正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公正主义思想的内涵、基本特点等,从公正思想角度揭示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及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状况,使当代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有建设性的任何思考,都离不开对时代状况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马克思宗教思想及其现代视域对当代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是:原则立场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建设方向上,要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信仰,又要合理对待宗教;建设路径上,既要扩大社会建设的成就,也要积极转变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8.
贾永灵  黄文江 《传承》2010,(33):28-29
马克思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和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丰富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与民生建设紧密联系,三农问题应当作为民生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波 《传承》2011,(14):26-28
马克思的民生观是公共民生观。马克思视野中人的本质、人的意义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成性的。从根本上说,人是一个公共性的存在物,公共性是人的内在规定性和品质。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公共性的人,他们的需求是民生的起点,共同体是民生的解决场域,公共实践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主要是以经济收入水平低和生活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为对象,为他们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福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人口、社会形势的变化对民生建设造成了新的挑战,国家发展的新目标也对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未来推动我国民生建设的战略方向包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以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福利结构和更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在具体行动路径上,应该继续提高民生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地提供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行动;优化民生保障结构;实现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豪 《传承》2012,(6):57-59
民生建设和国家软实力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两个热点话题。总的来看,当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民生建设和国家软实力两个概念的联系和比较,探明他们彼此之间内涵上的密切联系,并提出民生建设对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民生建设有助于我国制度吸引力的提升,二是民生建设有助于国家凝聚力的增强,三是民生建设有助于我国国际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
受文本学解读模式的推动,从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视角探寻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被表述为"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重要研究路径.但若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哲学"或"哲学终结"的话语,"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研究路径暗含着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先验预设,而如果消解这种先验预设,就可以得出一种与上述研究路径,从而也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非人本主义或历史观之类的哲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5.
16.
英美日三国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安排是与其国内独特的文化现象相关的。不论是英国战争文化所表达的悲剧上移意识、团结意识,美国的新教文化所催生的个人对自己负责意识,还是日本战后儒家、神道文化所孵化出的对大企业的终身效忠意识,均促进了英美日三国社会福利安排这一公共产品的多渠道购买与生产,三国政党竞争文化所衍生的选票意识制约着社会福利安排的全民性、公正性走向。中国社会福利的和谐安排呼唤和谐文化的指导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彭德林 《前沿》2011,(14):58-61
现实生产关系规定的具体劳动过程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意识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根本,这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根本原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满足人民的个人生存发展需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现实劳动中有机统一起来,更为科学深入地把握住了马克思生活哲学的真谛,为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20余年中,多次对民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也多予之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经济转型时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国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借鉴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无疑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景 《新东方》2006,(10):43-4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力图展示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市民社会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演化历程,以期加深我们对市民社会这一热点的理解,从而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与  相似文献   

20.
民生建设     
<正>我市打造中医药服务区惠民生本刊讯今年我市将合力打造中医药集中服务区,进一步提高医保病人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将中药制剂、煎药费等纳入报销范围。今年除卧龙、宛城、方城三县区申报验收全国中医药基层先进单位外,其他县区也将在年底达到先进单位标准。我市将在降低中医医院新农合起付线、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同时,对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城镇医保病人降低起付标准,提高医保病人的中医药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