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下。20世纪60年代,中共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形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它不仅是林州人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19)
正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时,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修建的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近年,林州人众志成城谱写创业第四部曲——"美太行",实现经济更发达、城乡更和谐、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愿景。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在科学发展上找准定位,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推进转型升级优化工业产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该怎样拥抱这个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省青联常委、博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曹永彬用一个演示开始了他的回答. "这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老照片,名字叫'凌空除险',这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打开手机小程序,扫描照片,...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对红旗渠有一种情结,接触了很多红旗渠精神的文艺作品和先进事迹,他们修渠过程中展现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到红旗渠调研时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一家农户的老公公早上五点出门下午四点才弄到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出去接水结果没走几步把水洒了。老公公对此不敢批评,然而第二天儿媳妇自杀了。从这个故事中能够看到当时林县缺水到了怎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正新县小潢河边,一栋普通的单元楼里,一套简单的居室。泛黄的墙壁,斑驳的裂痕,20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简易木床,一根看不清颜色的绳子下吊着昏黄的灯泡……这个60多平方米的陋室,让每一位走进它的人觉得意外、感动和震撼。若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它竟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住了20多年的"寓所"!不悔扎根老区为党奉献忠孝20世纪70年代,一部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  相似文献   

8.
德国为什么会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实际效果来分析,其中有四个时间节点不容忽视。第一个时间节点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自从1948年6月德国西部地区实现从统制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转轨以来,稳定增长是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特点。到20世纪50年代初,市场机制在德国经济中的调节作用逐步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年了。党能够实现长期执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执政而屹立不倒?简言之,那就是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仍将继续发生着影响,特别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影响和冲击更大。因此,从苏东剧变、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调整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他们的理论和政策作了哪些调整,情况怎样,前景如何,非常值得关注,因为他们的成功与失误都直接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德国通过制定《就业促进法》,推动了就业保障模式由消极型向积极型的转变。其中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包括: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有关就业保障的法律要具有前瞻性;法律自身要尽可能成熟、严密,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把解决失业问题的希望仅仅寄托在一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3.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于1991年的《什么是哲学?》是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精神分析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合作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们两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合著基于后结构主义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在人的潜意识中的运作方式。在《什么是哲学?》中,两位学者回到哲学语境,思考“什么是哲学”的问题,颇有返璞归真之感。本书一开篇写道:“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或许只能很晚才提出,等到步入迟暮之年,能够具体而微地谈话的时候。”((1))这一“迟暮之年”,  相似文献   

15.
一新 《中国减灾》2002,(3):18-22
2002年8月7日,曾经有过辉煌登山历史的北京大学山鹰社在西藏希夏邦马峰遭遇了社团成立以来最大的灾难,5名品学兼优的北大学生在登顶途中因雪崩丧生;他们的精神令人感慨,他们的牺牲让人感伤.5位年轻生命的消逝引发了一场有关探险活动的讨论--人为什么要挑战自然?人为什么要超越自我极限?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求实现精神价值的同时,如何保持一种科学与理性的态度?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减灾>的编辑收集了方方面面的看法,邀请了几位国内著名的探险家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金涛 《人民论坛》2011,(12):110-111
20世纪60年代,德国通过制定《就业促进法》,推动了就业保障模式由"消极型"向"积极型"的转变。其中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包括: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有关就业保障的法律要具有前瞻性;法律自身要尽可能成熟、严密,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把解决失业问题的希望仅仅寄托在一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7.
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西路街道办事处金波园社区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建的老生活区,2003年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56名,其中精神残疾8人,智力残疾6人、肢体残疾36人、视力残疾4人,多重残疾2人。为了及时帮助残疾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区给56位残疾人专门制作了档案资料;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同时用群众及驻地单位的捐款建立了“助残帮困基金”此款项用于为残疾居民提供报刊、购买生活用品、举办他们力所能及的棋牌比赛和残疾人运动会;除此之外,协会对他们工作、婚姻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有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党"和"美国社会主义党",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美国当局对共产党为首的左翼政党采取镇压的态度,导致美国共产党遭到严重打击,但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大学中保留下来了.可以预言,美国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将在未来10~15年内出现高潮.  相似文献   

19.
雷锋精神,是20世纪60年代绚开于中国大地的一朵精神文明鲜花,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共产主义交响乐。这鲜花,曾一度开遍中国大地;这乐章曾一度成为新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它影响并造就了一代中国人!如今,历史已跨入20世纪90年代,历20多年的风雨沧桑,人们又开始热切地寻找久已失去的雷锋精神,一个学雷锋活动的热潮重新在祖国大地蓬勃兴起!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在全国各行各业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党校应当带头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少年是21世纪的建设者,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因此,创新意识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为什么要创新意识?如何创新中学生的意识?本文将为你解开疑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