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十六大召开前夕,在全国人民联系实际、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中,全国统战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在会上就加强统一战线宣传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统一战线宣传工作是统一和提高全党对统战工作认识的重要手段,是让全社会了解、关 心和支持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抵御西方敌对势 力“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阵地,是让世界了解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中西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流程中,总有人苦心地钩稽西学与中学的联系,以图证明西方近代文化于中国古已有之。他们将西方的“议院”制与中国古代“乡举里选”制、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强调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西方领导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领导学成为西方的“显学”和热门学科之一。探索西方当代领导学的发展走向,了解西方领导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对于进一步把握“领导”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认识“领导”的本质和作用,更新我国领导者的领导观念和领导素质,推动我国领导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洋”相关联的事物愈来愈多,且不说漂洋过海的留学、观光、打工、婚嫁等等,即使足不出户,关于“洋”的话题也让人们躲不开,绕不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以“洋”为荣的现象。 过洋节 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社会的基督教徒纪念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诞生的节日。十多年前几乎绝迹,而如今或典雅庄严,或充斥腐草气味的教堂已不鲜见。对圣  相似文献   

5.
追求事业成功,追求人生价值是年轻人永恒的主题,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旋律。近二十年来上海青年追求事业成功与人生价值的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报考高校是许多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非常重要乃至唯一的途径,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除高考外,面对欧风美雨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出去留学、异国寻梦是许多年轻人首选的路径,当时上海也出现了一股留学的热潮。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多年轻人投身于个人创办实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年轻人感到无论是…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与城市更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属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起源于西方,实践于西方,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社区建设”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发展。其内容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服务、环境建设和社区文化、教育建设等诸多领域,以实现社会效益和成员心理归属为最终目标。“城市更新”是一种面向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更新,更新方法从目标单一的大规模拆除重建,转向了以谨慎渐进式改建为主,目标、内容更为广泛、丰富的社区邻里更新。整治居住区向城市社区过…  相似文献   

7.
190 2年 (光绪二十八年 ) ,沈家本、伍廷芳领衔修律 ,由此拉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序幕。清末法制变革的源起 ,固然有西方列强的武力征服、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及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诱惑等外力作用 ,但这充其量只是一些助推清末法制变革的非本质因素 ,而真正催生清末法制变革的内在动因 ,一是法律自身发展规律使然 ,二是清末统治层的推动。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其思想内容而言 ,首先是基于君主专制之上的具有鲜明法源人治化特色的“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其次是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应经合义”、“礼法融合” ,再次是置于君主专制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直接刺激下 ,清政府终于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于 1872至1881年间派遣学生留学美国。这是中国近代军事留学的发端。从留学的动因来看 ,武器装备的落后是刺激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直接原因 ;从留学的目的和学习内容来看 ,其军事性质十分明显 ;从回国后的任职情况来看 ,直接在军队任职的留学生占了 2 0 %。  相似文献   

9.
近观中学生出国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成人留学热尚未消退,一股中小学生留学热潮又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高涨起来;有关资料显示,现中国到国外留学的人员中,未成年人的比例去年已超过50%。据国家出国留学服务管理中心的一份资料报告,每年中学生出国留学的升幅高达20%以上,而这个统计比例,还不包括各地“私立学校”与海外院校互派的众多“交流学生”在内。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学生出国的人数竟然首次超过了大学生出国的人数。 望子成龙今有价 出国读书不仅意味着千里的寂寞与艰辛,背后更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支撑。平心而论;如今留洋培训或出国求学,…  相似文献   

1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胡延峰 《传承》2007,2(6):100-101
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学借“欧风美雨”东渐之势传入中国。在其引进者留学生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知识的传播出现了全面化、系统化、深入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学术的功利性和美国化的特征,以及理论建构的相对欠缺凸现这场“知识引进”运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台湾进士许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1895年离台内渡以后在福建及其邻省广东、江西之种种遭遇,记取清末民初的某些社会变迁和某些社会问题:新学兴起与科举变革,“癸卯学制”、废除科举与私塾、学堂的改良,以及诬讼、迷信、烟赌、教案、械斗和“银贵钱贱”。本文认为,许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诸人在大陆身处和面对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勉力维护“新政”、改良社会,其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事迹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3.
黄冲 《今日广西》2010,(13):14-15
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精英、富商,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这一现象被称为“第三波移民潮”。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思想换脑和超常规发展经济的热潮中,在不少地方,“固守田园”被当作一种陈旧落后的小农意识加以更新,被斥之为“思想僵化、小富即安”等等。黄士球却在来稿中为“固守田园”大唱赞歌。他认为,首先,“固守田园”饱含奉献精神。纵观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绝大多数是依靠农业的积累起家  相似文献   

15.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徘徊——以胡彬夏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田  梁景和 《求索》2008,(10):224-226
胡彬夏是近代著名的女报人,曾留学日本和美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女性的代表,成立“共爱会”,呼吁女性做“女国民”;编辑《妇女杂志》,主张改良家庭即整顿社会,认为女性的天职是建设新家庭。其思想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既是民初社会新旧交替的反映,又是知识女性无奈的选择。客观上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为女性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魅力感召群众,用作风带动群众,凡事严格要求,遇事注重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名县政协在政协委员中兴起了争当“十美”委员的热潮。一、思想美,更新观念促发展。政协委员要带头解放思想,创新观  相似文献   

17.
郑伟  李玓 《传承》2014,(9):123-125
晚清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救亡与变革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的宪政观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进化论、天演世界观、自由与民主三个层面审视严复的渐进主义宪政观,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全球化理论与反全球化思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世界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当今西方社会思潮 ,本刊特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研究员周穗明博士开设“最新西方思潮评介”栏目。周穗明博士长期从事当代国外思潮研究 ,著述甚丰。在今后几期 ,她还将陆续就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思潮、绿色思潮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新发展主义等思潮进行评介 ,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9.
魏源“师夷”思想与湖湘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祥  殷国明 《求索》2007,(7):72-73
魏源的“师夷”思想,就是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国先进的东西。魏源早年接受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幕僚生涯中,参与了大量的改革,接触到底层社会,对西方先进东西多有了解。魏源也为“夷师”,他的著作,输入日本,在明治维新产生一定作用。“师夷”思想,扩大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对近代的中国文化与革命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绍涛 《前沿》2013,(14):164-166
广西彩调传统“三学”“五子”戏产生于清末民初,当时正值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从极端腐朽走向全面崩溃、广西地区鸦片泛滥、赌风盛行、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些剧目的大量创作并广泛传承为我们了解近现代下层知识分子及社会各色人等的生存境况提供了具体可感的材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下层民众的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也正是这种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赋予了这些剧目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