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燕丽 《新东方》2011,(2):53-56
生态民生,就是从生态层面来关注人民生计。将其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民生视角,笔者从思想渊源、理论奠基、现实依据三个方面来论述生态民生存在的历史跨度与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最早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理论奠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是对生态民生的现实召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马克思民生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需要将其与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民生思想、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进行比较。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但在根本目的、实践效果上有本质区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生,坚持"均贫富"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民生政策措施,但在理论基础、本质属性、实践效果上有根本性差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本质属性、制度设置、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对数十年从政经历的宝贵经验总结,他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当今世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4)
习近平民生观的形成发展根源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有历史的也有当代的,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等是其理论来源,对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当今世界政权更替演变的警示、习近平个人成长经历等是其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蕴含了民生幸福的基因。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应有之义,民生关怀则始终蕴含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生幸福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7.
正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元叙事"是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复兴和人民群众求生存、求发展的民生诉求。这是中国特定的文化特质和历史语境所造就的并区别于西方现代性构建的"多元现代性"的独特形式。它在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进程中催生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自觉,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推动着中国民生问题的转型。考察现代性构建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维度,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模式的发展的逻辑与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法律思想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蓬勃发展是其法理依据,同时它还借鉴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法律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渠慎坤 《群众》2023,(23):25-26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民生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民生思想和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存在着不少迷误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在肯定其民生实践的成效和功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民生实践所遭遇的严重挫折.但无论是成功经验抑或是失败教训,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8,(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实现高水平民生,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要推动云南  相似文献   

13.
李欣远  周涛 《传承》2008,(16):62-63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思想主题。孟子的"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取物于时"、"以羡补不足"等思想是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我国当前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我国正处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经济伦理维度审视孟子民本思想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高度。南京大学童星教授认为,回顾民生思想和民生实践的演进历程,对于新时代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概而言之,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如下逻辑:确立民生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相似文献   

16.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思想主题.孟子的"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取物于时"、"以羡补不足"等思想是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我国当前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我国正处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经济伦理维度审视孟子民本思想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思坤 《理论月刊》2010,(3):128-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8.
徐盼龙  吴江 《前沿》2013,(16):11-13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批判继承,而与这一思想联系密切、内在一致的中国梦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民生梦,它内涵科学,注重人民内心诉求的表达、大小梦想的凝聚、现实生活的改善与成功成才的实现。在国际视野中,中国梦是特色之梦,积极影响积各国人民,根本体现民生关怀。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当前和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民生事业发展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在此背景下的民生心态乃至社会心态存在一些突出特征,并直接影响到民生发展,如依赖心理致使民生发展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盲从心理导致非持续性发展,畏难心理导致"半城市化"发展状态。这些心态特征具体成因不一,对推动民生发展有较强心理和实际作用。因此,在下一发展阶段,要在继续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注重主动满足、解决公众较为突出的民生需求,完善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健全公众民生利益需求的表达机制,畅通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推动建立积极、健康、乐观的民生心态,建立民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什么?在古来传统观念里,大抵就是吃饱穿暖求个温饱。在现代人的词典里,则是指"人民的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给"民生"注入新的内涵,将之上升到"主义"这样的高度。中国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据考证,"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