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代西方保守主义(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Conservatism)是本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总称,它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它在本世纪不断发展,70年代以来取代自由主义思潮,占居西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成为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人对其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本质及其在西方“和平演变”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引起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混乱。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经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他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现代化具有二重性 ,要实现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正向性 ,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与局部、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主体性与客观性、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性、理论与实践等关系上运用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词语梳理应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基础张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讲师)在有关21世纪中国哲学展望的讨论中,大都指出了哲学发展的转折性机遇。但作为发展的一个条件,面对20世纪哲学的困境,应该着手些基础的工作,比如语言范式的转化,从而在基本的学术规范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①党的十六大也曾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最终形成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之后,1994年,中国政府组织编制了《中国2 1世纪议程》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白皮书,我们党和国家就多次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何世界各国如此重视这一发展模式?归根到底,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人类生存的价值,是一条人类走向其本真的发展道路。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谢传仓,方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贡献了孔子、者子等一批大皙学家.然而,今天,中国哲学却很难再贡献一批世界级的哲学家,以至于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只有哲学工作者,而没有真正的哲学家.在这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思想发展的精粹,在中国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哲学精神的血液浸润着中华文明的成长。现时代资本主义纵深发展以及由其带来的利益本位价值观的尘嚣掩盖了哲学精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推开资本的铁幕,还原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精神,关乎民族命运和中华文明的前途。深入探索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显性关系和隐性线索,把握哲学精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哲学精神的重要价值,锚定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面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科学发展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国具体实际,对发展观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智慧和科学精神。本栏编发五篇笔谈文章,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思想、学术指向和学科精神,阐发了当代中国发展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旨要、范式转换、学术任务和发展思路问题。旨在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战略必然也必须因时而异,因势而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契机,总结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60余年及世界数百年的发展经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从发展方位的战略判断、发展理念的战略创新、发展路径的战略支撑,发展挑战的战略跨越等方面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进行了科学构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11.
意志哲学是深入开展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新生点。 2 0世纪中国意志哲学研究历程表明 ,当代中国意志哲学在总体上尚未摆脱“贫困”状态 ,这是由传统经济政治体制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在当代 ,系统阐发并重建马克思的实践意志论 ,是深入开展意志哲学研究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哲学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实践性和政治性都很强。本着学术自由的精神,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供讨论。 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往往是伟大哲学思想的创立时期。“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贴近当代现实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魁宏 《湖湘论坛》2002,15(4):81-8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在实践中,因此必须走出书斋,贴近当代现实毛泽东号召,必须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把哲学交给群众,武装群众的思想。毛泽东号召写实际的哲学,写走出书斋的哲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主张让群众掌握朴实管用的理论,用以指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其思路同毛泽东是一脉相承。走出书斋的哲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哲学,是让广大干部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掌握的哲学,而不是停留在课堂、书斋里兜概念圈子的哲学。因…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宣传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讲话》为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正确方向,明确了实践路径,同时也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内在要求、揭示了政治保障,并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营造了良好学术生态,这些都为今后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5.
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表征,也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确立的共识的制度价值。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通过现代政治价值体系来凝聚与整合超大规模社会,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需要。构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邓小平同志正如毛主席赞扬过的“照辩证法办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统一战线的新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创立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理论,使之有丰厚的哲学基础。本文试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角度予以分析探讨,这将有利我们深入地掌握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在统战理论中的体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的动力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原理,邓小平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当代中国实践相适应的哲学形态,是在突破前苏联哲学僵化体系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实践哲学以实践为基本观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特征,充分重视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中心地位,解决自然物质世界与人为中心的价值世界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才能现实地得以统一。实践哲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基础,是促进当代发展的哲学力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设定为最高目标,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将这一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政治、文化、心理等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哲学郭建宁一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着什么形势呢?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发展需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向世界开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