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与各区、县人大常委会采取联动的方式,对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相似文献   

3.
理顺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正确地给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下定义的前提,是调动人们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尚小平  孙晋 《天津人大》2007,(10):24-25
为扎实推进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推动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日前,区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先后深入到区文化局、区广播电视局及相关涉农街镇对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大家认为,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着眼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期望通过这种制度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而不是去鼓励各民族"单干"和分裂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议》强调指出,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为了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搞好监督工作,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对此在本行政区内开展了深入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7]49号省文化厅、省发展改革委:你们《关于请审批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请示》(黔文呈[2017]8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在规划实施中,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  相似文献   

10.
杜建国 《政策》2006,(8):32-33,35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这是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地各级文化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动改革、循序渐进,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健全政策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等环节,切实解决好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以及国有文化资源监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问题。继续稳步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主体建设,加快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各地各级文化部门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卫兴华 《前进》2005,(9):33-37
一、文化的内涵问题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重要方面划分,可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与这三方面生活相对应的。物质文明是经济生活的文明,政治文明是政治生活的文明,精神文明实际上是文化生活的文明。因此,讲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问题,实际是与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相关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更替上。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贯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将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建设紧密…  相似文献   

15.
背景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决定,省委七届十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0,(2):64-64
2009年,我省遵循“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齐头并进。湖北的传媒强省地位日益显现,《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知音》等10种报刊,期发量超过100万份,为全国独有。  相似文献   

17.
张谨 《前沿》2013,(13):6-9
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的.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由探索试点走向全面深入,由存量改革进入增量改革的攻坚阶段.此时,文化的经济功能的过度张扬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似乎不能与之同步推进.文化产业备受青睐与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甚至二者相互冲突.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补性不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绝对对立,“事业”与“产业”认识上的极端偏颇,“两手抓”“两加强”在发展规模与速度等方面的非均衡性.科学界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内涵,准确揭示其主要特征,客观分析它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矛盾表现,将有利于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发展有关文化产业”明确区分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五”乃至相当长的时期,既要大力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又要加快发展有关文化产业。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既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党在文化建设问题上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升华。 文化与文化产业 最近,不少专家、学者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陆续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9.
审美活动是一种群体性的互相交融影响的共识、共鸣活动。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年群体不断更新换代,审美模式呈现出时代性差异。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当代青年与父辈之间业已形成鲜明的审美代际差异,其中折射出审美观念的变化、审美环境的重构,以及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产生的微妙情感互动。在互联网审美语境中,以“90后”和“00后”为审美主体的青年一代,与“70后”“80后”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审美观念。本研究通过历时态的观察,尝试厘清各个时代的审美偏好、分析审美迭代的原因、探究审美转向的内在逻辑,从而为引导当代青年形成健康的审美判断、培育良好的审美能力提供认知基础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跃中 《群众》2009,(10):29-30
近年来,我们金坛市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大胆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有效激发行业生机与活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促进了文化领域内在潜能的充分释放,彰显了文化事业和产业惠民悦民的无限魅力。2009年7月全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考核验收,近期还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城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做到“三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