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通过对龙凤镇的深入调研,本文探讨恩施市龙凤镇精准扶贫政策开展的背景和实施现状,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龙凤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他们,为了全面小康的梦想,毅然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甘愿在农村灰头土脸,只为村民脸上露出笑颜;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如今正在无数个贫困村奋战正酣;他们,就是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精准扶贫要切实做到"六个精准",其中之一就是因村派人精准,也就是要精准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正式吹响了全国范围内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3.
刘恒 《重庆行政》2021,22(1):50-51
"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一项具体制度设计.从2014年建立驻村工作制度以来,包括干部驻村帮扶制度[1]、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2]、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等"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制度设计全面铺开,是"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的多样化制度安排.[3]显然,探讨"第一书记"嵌入精准脱贫场域的行动类型与行动策略,对于提升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在南宁市邕宁区,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就似一根针,牵引着各种资源的"千条线"直接导入农村,向贫困村、贫困户"定点投放",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主动融入把群众当亲人2015年10月9日,第一书记周文斌拿着行李来到邕宁区中和乡平天村报到,这天刚好是他结婚第七天。在来平天村之前,周文斌跟很多第一书记一样,毕业后直接进机关单位,基层工作经验少,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些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讲述的是当下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名第一书记和四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鲜活形象。为了把这部小说写得真实、生动、感人,2015年4月,我主动向河池市委组织部报名,请求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同年10月,我被任命为寺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市直单位部门的一把手下到贫困村去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这在河池从未有过。在那批几百名驻  相似文献   

6.
当前,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导性战略,而扶贫也一直贯穿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之中,农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具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农村社会工作将成为化解我国农村扶贫问题的现实需求和重要途径。实践中,农村社会工作应按照初步融合、中度融合和深度融合三个阶段融入到精准扶贫之中,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扶贫模式,最终有效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并真正实现贫困村善治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  相似文献   

8.
正驻村第一书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离不开上级组织部门与其派出单位的帮助。派出单位与派驻县市有关负责人谈第一书记工作时均表示,精准扶贫需要长效机制,不能忽略党建在其中的作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  相似文献   

9.
文化扶贫有助于贫困人口能力和观念上脱贫,在精准扶贫中有效发挥内源驱动、活力重构、组织保障、精准施策的特殊作用,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是当下我国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作为外部嵌入性力量,驻村工作队对于乡村治理结构优化,弥补村干部在文化扶贫中的能力短板,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的引领功能,确保扶贫实践的精准和高效,发挥其在文化扶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现实必要性与制度合理性。湖北通城县H村Z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实践表明,驻村工作队通过选优配强驻村干部,嵌入贫困村基层组织内部精准识别文化资源,制定文化扶贫规划,统筹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及科技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村民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多种方式构建文化扶贫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为我国乡村精准扶贫提供了有效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加速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然而,当前教育扶贫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先进的精准扶贫观念,从根本上探索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蓬勃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全面切实地实施教育扶贫工作,推动教育扶贫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贫困地区不但需要经济扶贫,更需要信息扶贫。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将其和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全面发挥信息化在扶贫工作中贫困识别、信息勾连作用。同时,信息化在更新农民传统观念,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民现代性养成等方面也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让信贷资金真正投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完善目标瞄准机制,在此基础上改革信贷扶贫管理体制和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银行信贷扶贫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关键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计划减贫10.2万人,实现539个贫困村退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县和150个深度贫困村政策支持,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给予重点倾斜,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难题。——摘自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脱贫攻坚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连日来,参加今年两会的人大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热议如何打赢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在脱贫攻坚任务实际开展过程中,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扶贫成效显著。第一,各级干部用真心真扶贫。2004年以来,福建已累计选派各级优秀年轻干部1.6万名到基层担任贫困村或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施"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当代广西》第10期刊登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有绝招》,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感受颇深。笔者认为,贫困村实现脱贫,选准产业是关键。众所周知,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依托,要坚决杜绝扶贫方式千篇一律的做法,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1012万、950万、755万、634万、538万——这是2010-2014年我区农村贫困人口的统计数据,减贫成绩令人振奋。自2011年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3.9%下降到12.6%,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区坚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通过"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等方式,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困区域综合治理等,扶贫开发成效显著。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农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涉农经济项目建设力度,发挥好金融精准扶贫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广西金融扶贫工作的难点难点一:我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村潜在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即使发放了贷款也  相似文献   

18.
重视和加强整村推进帮扶工作,是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促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整村推进帮扶工作意义重大整村推进帮扶工作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的发展实际,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共有14.8万个贫困村,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扶贫研究,是建立在广泛认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承认教育的扶贫功能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既是贫困的内容,也是贫困的原因;既是脱贫的目标,也是脱贫的手段。教育扶贫主要是指针对贫困地区致贫的教育因素,切实加大作用于贫困人口的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努力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工作机制;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加强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纵深推进,在未来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全国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将全部有序脱贫摘帽,贫困对象退出与管理也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践为例,对精准扶贫过程中脱贫退出与管理进行调研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