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地方立法是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修改后的立法法改进了立法权结构配置,一方面扩大了地方立法权主体,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另一方面限缩了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将立法事项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三个领域。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实践来看,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及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一、地方立法体制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2.
正立法法修改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内容就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立法权扩展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并明确了立法的权限和范围。"权"有了,但"有权"却不能"任性"。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既定的制度,受到应有的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有效运行。地方立法权,特别是对新增加享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而言,是一项新生事物,这就要求初行使立法权的市要坚持立法原则,守住维护法制统一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根据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已下放到"设区的市"。过去只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市共49个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现在全国282个设区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强调"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规定将地方立法权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到2016年7月,全国新赋予立法权的273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地级市中,已有263个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从被赋予立法权,到能够立法、立良法、出精品,面临许多理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0月2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设区的市立法工作会,传达第二十二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精神,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加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会的讲话精神,并就明年设区的市立法计划制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蒋笃运出席会议并讲话。目前,河南省已经有17个设区的市具有立法权。各设区的市  相似文献   

6.
正破解立法困境需要从立法体制机制着手,在立法计划规划、立法资源配置、地方立法定位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设区的市广泛开展地方立法活动。地方立法之始,普遍存在的诸如立法权限和范围分歧、立法程序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在全国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及时解疑释惑和悉心指导下,地方立法权限等宏观问题逐步厘清。但具体立法实践仍存在诸多困境,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并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法体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随后修改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由原来的49个,扩大到了现在的284个。一、有限的扩容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扩容的意义如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国家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土地制度改革、吸引外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立法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立法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立法权限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在立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精准化。为此,笔者就当前地方立法的精准化问题做些分析和探讨。一、当前地方立法实现精准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地方立法权限被赋予后,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  相似文献   

9.
正"地方特色"在地方立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地方立法真正融入地方、解决地方问题。地方立法能否行得通、站得住、管上用,关键就在于"地方特色"。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加强地方法治建设正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经之路。2015年《立法法》修改,明确规定设区的市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项范围内制定地方性法规。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审议通过,基于《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限,首次在宪法中明确了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在不抵触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的存在归根于两点:一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双层的积极性;二是涉及全国普遍性事务由中央立法,但是在实践中要靠地方予以具体化。这就要求地方在立法中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挥地方特色。而实践中,"地方特色"是否在地方立法中充分体现,如果没有,其背后的诱因又是什么,这是在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四年后的当下需要考察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摸清地方立法需求,才能保障地方立法质量,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非常管用的地方法规。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三点:明确立法权限。新的立法法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4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交流如何做好我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准备工作。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伟根出席会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今年3月,修订后的立法法正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座谈会上,已经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多年的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介绍了地方立法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体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权限是指地方立法主体能够进行立法的事项范围及其权限。1982年宪法赋予了地方立法权,但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地方立法的权限还有多大?前景如何?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本文拟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例,对地方立法权限以及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审议立法法修正案,本次修改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把过去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全国只有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拟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便是"地方立法的扩容"。关于地方立法扩容,当前法律界讨论甚多。作为人大机关立法工作者,笔者在此也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审议立法法修正案,本次修改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把过去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全国只有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拟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便是"地方立法的扩容"。关于地方立法扩容,当前法律界讨论甚多。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扩容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大方向。其原因有三:其一,这一举措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凡属重大改  相似文献   

15.
正对新获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如果不建立恰当顺畅、有效管用的立法工作格局,只凭单打独奏各唱各调的做法,是很难顺利开展立法工作的。2015年3月,国家立法法修改完成,其中最突出的是地方立法在设区的市层面上实现了主体扩容,全国280多个设区的市有了立法权,但同时这些市面临着怎么立法、怎样才能立得良法的问题。两年多来,这些市在立法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有的进展不顺、收获不大,至今仍停留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处王金堤胡冰午——进一步做好设区的市立法工作目前,我省九个设区的市全部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对新取得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来说,立法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立法工作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立法能力还比较薄弱;立法技术和规范水平有待提高;法规内容的操作性不够强;立法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进一步做好设区的市立法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地方立法发轫于1979年,当年出台的地方组织法,明确授权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立法自此成为一项国家制度设计。拓展于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迈入主体更多元、层级更丰富的新阶段。经四十余年发展,地方立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省(市、区)、设区的市、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宪制权力,更是衡量地方人大工作水平和实效的直观标尺。每个地方立法主体都无比重视立法,这推动了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唯立法而立法的问题,比如简单套比上位法,凡有国家法律就想立一部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比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我国立法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标志性成果是普遍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的主体由之前的80个增加到354个,增幅明显。"有特色"始终是地方立法保持活力的要素,是衡量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地方立法能力水平的试金石[1]。与"有特色"相反的特征就是"重复",而立法重复是地方立法的痼疾,这一问题在地方立法主体倍增的今天有增无减。重复立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上位法的规定,执法部门首先应该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规定,而没有必要在地方性法规中将上位法加以确认后再执行;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地方立法权从原先较大的市下放到设区的市,设区的市成为一个独立的立法层级。新的《立法法》赋予其立法权给设区的市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15年至今,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已4年多,在近几年的立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文章将以山东省设区的市为例,通过统计山东省4年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分析研究山东省设区的市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制定《吉林省地方立法条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省人大常委会重视地方立法制度建设,几年来先后制定了《吉林省地方立法条例》等一批法规和制度文件。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指导,省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指导设区的市、自治州立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指导设区的市、自治州立法工作的主体、内容和程序作了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