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及"中等收入陷阱",很多人认为成为高收入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陷阱的关键是工具理性取代了价值理性。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要有工具理性的视角,更要有价值理性的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现代化,也包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终极理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把江苏放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来审视,找准特色优势和短板不足,特别是要加强对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这三大陷阱的研究思考,积极化解发展起来后可能会先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上述三大陷阱是"现代化陷阱"在特定阶段、特定领域的具体表现,有着共性规律与特征。江苏需要对"现代化陷阱"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实现探索性发展,既为江苏区域现代化保驾护航,也为全国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基本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必然进程,也是浙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在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的现代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步与经济现代化发展是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4.
杜黎明 《思想战线》2012,38(5):110-114
发展民生经济,重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将民生改善诉求融入投资和政府购买决策,民生改善的价值追求就会在社会消费中得以体现,民生经济也就得以持续发展。民生经济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是要在民生改善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是要以民生改善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构筑"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连根 《求索》2012,(4):78-80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国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产业结构升级受阻、技术创新困难加大、人口红利减少以及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脱节等原因,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富裕。消灭两极分化、依靠制度优势与共同奋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区域协同进步、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索维尔陷阱”“福利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发展陷阱,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单纯经济指标的"跨越",而且是包括内部结构转型及外部关系处理的双重"跨越",这种"跨越"不仅具有"量"的意义,更具有"质"的意义。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内部结构转型和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新探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一是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还包括解决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二是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依附"发展或"脱钩"发展的二元困境,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要妥善处理好本国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世界经济秩序和游戏规则都由G7来规定的世界经济版图中冲出重围,进入高收入国家经济圈,比登天还难。以巴西为首的拉丁美洲诸国,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本来有希望冲出重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体制机制因素,加上工业政策失效,收入两极分化,导致政治社会不稳定,许多拉美国家在90年代以后,就掉入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与拉丁美洲诸国形成鲜明对比的亚洲"四小龙",也就是中  相似文献   

9.
田春生 《人民论坛》2013,(8):6-7,256
中国需要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加以高度的认知和关注。尽管目前尚难断言我国正在陷入所谓"转型陷阱",但是需要承认,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跨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存在更多的困难,这使得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10.
正英美韩日等发达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何长期落入发展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助力中国成功跨越这道坎?本书在阐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理论的同时,结合英、美、德、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如何较早实现崛起与跨越的案例,从历史  相似文献   

11.
梁亚莉 《政策》2012,(11):44-46
"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的挑战迈入"中等收入"门槛,标志着湖北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将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结构优化和发展动力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世界银行的上中等收入标准,正式跻身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历改革开放30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未来面临更多全新的严峻挑战,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加速经济结构升级是推进经济大国崛起的必然途径。所谓一些后进国家的"中等收入焦虑"、"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经济结构升级停滞问题。一旦结构升级停滞,依附在产业链条上的收入也就停滞。因而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来打破这种"结构升级陷阱"。  相似文献   

14.
刘兴远 《群众》2018,(1):20-22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始见于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其含义是指当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过去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夯实了跨越“中等收入陷...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不断积累,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以消化过剩产能、优化供需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为目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指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向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反而使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社会陷入动荡甚至崩溃.经过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629美元,已经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陷阱”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部分典型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例,在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成败经验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玉环县为例,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提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3年可以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槛。实施梯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其基本路线图是:由局部跨越,到大部跨越,再到整体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继续向高收入国家水平迈进,建设一个“富裕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收入国家水平,必须实施综合性的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2,(3):3-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是否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和争论也益愈增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为何有观点认为中等收入反而会阻碍转型?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陷阱"?对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正视并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35年与2050年两个时间点以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可以预见,中国不但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会在人均收入上超英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