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扶贫有助于贫困人口能力和观念上脱贫,在精准扶贫中有效发挥内源驱动、活力重构、组织保障、精准施策的特殊作用,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是当下我国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作为外部嵌入性力量,驻村工作队对于乡村治理结构优化,弥补村干部在文化扶贫中的能力短板,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的引领功能,确保扶贫实践的精准和高效,发挥其在文化扶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现实必要性与制度合理性。湖北通城县H村Z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实践表明,驻村工作队通过选优配强驻村干部,嵌入贫困村基层组织内部精准识别文化资源,制定文化扶贫规划,统筹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及科技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村民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多种方式构建文化扶贫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为我国乡村精准扶贫提供了有效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先行者,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探究文化扶贫的有效路径,可以为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理清思路。文化扶贫就是要消除落后的贫困文化,树立正确的精神理念;实现精准文化扶贫,保障文化项目服务满足需求;创新文化扶贫载体,构建文化扶贫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开启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新阶段。扶贫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对精准扶贫最终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扶贫对象精准面临着来自于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扶贫对象精准陷入实践困境,根本原因是由于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善,而制度规范的不完善又造成了两个层面的影响,即技术层面的疏漏与思想层面的背离。明确程序、改革标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是扶贫对象精准走出困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具体可以通过完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在教育扶贫中的投入,帮助贫困人群树立互联网思维等措施来助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度贫困问题背后折射出的非经济因素日益凸显,伴随精准扶贫进程而出现的贫困概念的泛化、经济理性与公共价值的矛盾、乡土逻辑与现代性的冲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脱贫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伴随这一进程出现的政策依赖、资金依赖、技术依赖、心理依赖等现象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诸多阻滞,经济贫困转向文化贫困、精神贫困的负外部效应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重新回归和审视精准扶贫的过程性策略,强化贫困户精准识别,围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其他扶贫方式不具有的优势。我国应当把教育精准扶贫当作地方扶贫工作的重点,拓宽教育精准扶贫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创新完善各项教育精准扶贫法规政策,提升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7.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是紧密联系的两项工作,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实现精准扶贫,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加快城镇化建设。我们在制定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通过城镇化建设促进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类型的精准甄别,实现对扶贫责任的精准落实和扶贫方法的精准布局规划,以及实现对扶贫工作进度和扶贫资源投入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成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事关百姓福祉和发展大局,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淮北市扶贫攻坚工作的调研,从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坚持分类精准施策、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子女孝道扶贫和落实扶贫攻坚责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思想是党和政府未来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对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起关键性作用。就精准扶贫的内涵来讲,差异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系统性是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发展性是精准扶贫的本质属性、托底性是精准扶贫的政策底线。当前,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识别模式中的瞄准偏差、人口流动背景下的贫困户参与度不足、内部分化导致的成本激增、管理机制中的效率低下、资源链接中的社会力量参与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精准扶贫脱贫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消除障碍,以增进精准扶贫的顺利实施和提高其扶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通过对龙凤镇的深入调研,本文探讨恩施市龙凤镇精准扶贫政策开展的背景和实施现状,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龙凤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服务精准扶贫大局,助力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日,阜宁县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重要举措,全县上下应当高度重视,形成共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势推进,务求实效。委员们建议,要对照标准,深入调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形式与战略举措,社会工作因其特有的作用可以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精准扶贫的主体、服务、资源等不断"嵌入"社会工作,另一方面将社会工作的语境、理念、方法与精准扶贫相互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扶贫攻坚不仅是一项千头万绪,异常繁重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增强精准扶贫效能的征程中,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基层党建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精准扶贫工作是党和国家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青岛市即墨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区委决策部署,迅速融入全区扶贫攻坚大局,找准人大常委会履职行权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在精准扶贫中勇担当、善作为,有力助推了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8.
周口市     
正川汇区人大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近日,周口市川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显学带队到城北办事处邵寨行政村调研了精准扶贫工作。梁显学强调:抓住机遇,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理清工作思路,重点在精准上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选择好脱贫致富项目,确保扶贫效果;精准扶贫工作要到点、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精准扶贫三年攻坚冲刺之年,也是广东省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共同迈向小康社会之年。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扶贫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媒体人之一的《小康》记者,有幸见证了广东多地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贫困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我国反贫困工作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尚未摆脱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分布广和贫困程度深的局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成为热词。那么,如何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是有条件的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