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尔街高薪正在掏空美国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严重动摇美国科技超级大国地位.与美国类似的是,当今的中国,投机取巧之风开始蔓延,浮躁心态日趋严重,大批的中国理科状元、工科毕业生,也像美国青年那样"轻工"与"逃离工科",一窝蜂地报考金融业.中国金融业高薪也同样正在迅速掏空中国科技创新与建设工业强国的人才基础.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否则就可能重蹈美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2.
《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折射出美国维护科技霸权的“心病”,破坏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违全球科技合作大势,不仅无法恢复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还会给芯片企业、芯片产业和全球科技合作发展带来重大危害。随着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会加快实现。未来,伴随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科研人才投入芯片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中国必将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陈卫 《群众》2023,(9):37-3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4.
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的科技竞争对科技创新战略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发挥奋勇争先的气势,进一步重视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自主可控;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跨国创新,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综合运用;加快打造全球尖端人才高地,为自主创新和跨国创新营造强大的智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妍 《小康》2023,(29):36-37
<正>近年来,广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党中央领导人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节点,美国科技制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科学体制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也改变了美国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童国祥 《群众》2016,(1):35-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决定未来全球分工的核心因素,展开了一场抢占技术链和产业链制高点的争夺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英国、加拿大等国都发布了各自的国家创新战略。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怎样发挥优势,用好...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科技政策理念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总统,是政党,是世界格局,而不变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思考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制定符合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的科技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系统部署"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政策、金融创新、开放创新、深港创新"等各项工作,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显著完善,创新能级迅速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仍旧存在许多短板需要尽快补齐。  相似文献   

11.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汪燕 《创造》2023,(1):49-52
<正>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罗斯福总统询问国家科技局长:“战争结束以后,我们要做些什么?”这位科技局长的回答是一份叫《科学技术——无止境的边疆》的报告,他声称:科技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而要迅速改变美国科技落后于欧洲的现状,就必须建立特殊部队,利用战争的特殊时机,发动一场对战败国顶尖科学家进行“明抢”的人才战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世人瞩目,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来自于"威思康星思想",《拜杜法案》的颁布为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对美国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美国政府除了向大学提供巨额的科研经费支持外,政府还根据大学的需求,设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美国的主要公营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国家技术转让中心"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包括:建立科技园区、转让专利成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对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近年来,浙江聚力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聚焦重大战略、紧盯国际前沿、突出高精尖缺,不断创新引才方式,汇聚天下英才于之江大地.  相似文献   

16.
刘波 《群众》2022,(21):63-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化谋划、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8.
孟祥宁 《当代广西》2023,(19):17-18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地,应当在创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怀柔科学城亟须创新高层次科研人才聚集政策,为全球科学家和团队提供更加优质、更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及生活环境。高层次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撑,怀柔科学城将要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怀柔科学城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优势,吸引全球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