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3年8月初,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成就人生,书香创造未来。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3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全民阅读的立法项目也已被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全民阅读活动始于2006年,至今全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相继举办了"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形成全民阅读"热"。在生活节奏加快和各种高科技阅读终端多元化的今天,你还在读书吗?全民阅读在河南省开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间,全民阅读研究聚类图谱以全民阅读、阅读推广及公共图书馆为中心,连接着数字阅读、儿童阅读、阅读立法等分支,并且分散着数字出版、阅读推广人、阅读文化等零散节点。由此可见,十年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全民阅读为中心的研究体系,逐渐聚合一些集成性专题研究,例如公共图书馆研究、阅读推广研究等。通过梳理和分析2006-2016年全民阅读聚类图谱(图1),并借助于"从主题中抽取聚类标签",可  相似文献   

4.
李若愚 《人权》2013,(4):46-49
近日,一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阅读,是个体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立法层面促进民众阅读,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一、阅读的权利及其法律属性有学者将阅读的权利命名为"读者权",从狭义的角度,即将读者限定为"从图书馆借用图书资料或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人",进而研究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法律关系,将读者权"界定为"国家提供图书资源,读者通过借用或自由阅览,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5.
徐海 《群众》2014,(7):60-60
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田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4,(7)
<正>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国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业。几千年以来,国家推行"民可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内容。杭州将继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创新机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助推区域创新发展。要养成全社会的学习阅读习惯,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保障手段,切实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持久力、吸引力、影响力。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力。把全民阅读活动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民阅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8.
《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经过近50次修改,即将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这意味着,深圳将率先为全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制保障。阅读立法,这次是真的近了。2014年11月25日,7章41条,9页纸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在"深圳人大网"、"深圳政府在线"、"深圳新闻网"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在2014年11月的"读书月"期间,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份  相似文献   

9.
樊秋萍 《前沿》2013,(4):98-100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关乎全民公共文化建设、阅读权利、阅读公平,尤其关乎我国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工程。把这项重大战略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培植全民阅读习惯,推进阅读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协同努力,构建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联动机制、渗透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旬报     
《民主与法制》2013,(24):3-3
计生政策拟调整完善;执业医师将设“黑名单”制度;“全民阅读”列入立法计划;自赔案件设置听证程序;文明守则或将列入旅游合同  相似文献   

11.
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建设智能智慧化阅读空间,构建全民阅读建设与服务指标和标准体系,是推动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路径。以安徽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为例,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从法规、文件、标准、规划、指标等方面梳理当前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现状,提出构建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提供多维视角,为实现全民阅读的科学发展提供标准引领。  相似文献   

12.
在种种民主立法措施中,最为开放的莫过于公布立法草案征求全民意见,这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全民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08年4月起已推行“法律草案全公开”,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也早已成为常态。至少在形式上,我国已构建起了这一民主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四面八方     
《天津人大》2015,(1):48
江苏:施行促进全民阅读法规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近日施行。每年的4月23日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决定共19条,亮点在于立足政府倡导、鼓励全民阅读,为全民阅读提供便利。决定要求推进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逐步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图书与本行政区域内各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安》2015,(7):26
2015年3月1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有记者问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李克强这样回答:“我记得去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全民阅读”后,至今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在全国开展了10年.当2014年和2015年,“全民阅读”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发展阶段.尤其在2016年发布的全民阅读“十大重点”中,特别提到了对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基本阅读需求的保障,并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向残疾人提供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阅读资源、设施与服务.这不仅代表着“全民阅读”的范围直接涵盖了残疾人群体,更说明满足残疾人阅读需求对深化“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了解残疾人阅读需求、保障残疾人阅读权益、为他们提供有剩针对性的服务成了实现“全民阅读”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正>发挥立法作用,就是要立善法、立良法,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的结合,从法律制度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立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立法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一定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其任务就是建章立制,既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订章程,又为依法执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规矩。这与国家治理的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他在两会后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创新的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他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他已经两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因,而且明年还会继续。他同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记得有学者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  相似文献   

18.
毛梦溪 《人民公安》2010,(10):58-59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购书量、国民阅读率还有较大差距,阅读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育,阅读风气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我们推动全民阅读,必须要有一个从上到下的国家层面的阅读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立法具有八个特点:立法干预的间接性、立法的全民性、立法的协调性、立法的保障性、立法的专项性、立法层级的地方性、立法的时间性、立法的可操作性。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应不断丰富与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保持教育立法内容的拓新和机制的灵活性,形成浓厚的高等教育法制文化,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和程序公正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论民主立法     
通过民主立法,遵守法律的主体同时又是制定法律的主体。欲实现民主立法,全民立法当然是理想的选择,但是受到立法供给效率的限制,却不具有可行性。全民立法的替代方案是代议立法,但代议立法也存在局限性。欲克服代议立法的局限性,实现民主立法,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立法过程法治,立法过程民主,立法过程公正,立法过程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