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悠扬的歌声远远地飘荡在空中,一袭畲族民族服装的她与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和谐融合……福鼎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雷林清正耐心教授孩子们唱畲歌。雷林清出生在一个小畲村里,高二那年的一次畲歌会让她真真切切地领略到畲族文化独特的美,从那时起她就踏上了保护传承畲族文化的旅程。为此,她  相似文献   

3.
<正>宁德是全国畲族聚居地区,畲族人口20.3万人,约占全省畲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活动过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畲族语言、民歌、服饰、民俗、医药、民间文字等,都独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逍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64-170
本文从文化视角阐析了畲族历史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边缘化地位,旨在梳理制约畲族经济转型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源,以期实现畲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张振岳  俞敏  崔荣荣 《前沿》2011,(18):138-140
本文通过对汉、畲族传统服饰凤纹的起源、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和民俗文化进行比较,阐述了两民族的凤纹共同起源于东夷族的凤鸟崇拜,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演变,促使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的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汉、畲族长期的接触交流,促使了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民俗文化存在着趋同性,在这一层面上,凤纹是民族融合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6.
汪洋 《前沿》2012,(9):154-156
彩带是畲族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是一种活的文物。本文在实地调查、查阅和比对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彩带的民俗文化内涵、制造工艺及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揭示了其文化传承价值之所在,进而还阐述了彩带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的空气清新了不少,心情也更好了,这么多年反映的合成革企业污染防治问题终于得到有效遏制。"村民们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口谈起空气质量改善的新变化。文渡项目区距离硖门畲族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近年来,由于项目区合成革企业设备老旧、管理不善、环保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原因,产生臭气(二甲胺)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硖门畲族乡人大主席团在福鼎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以柏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为平台,  相似文献   

8.
武昌 《今日浙江》2008,(16):54-55
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畲族文化,是我们景宁这一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将以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以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流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流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和一流的民族文化弘扬体系,启动畲乡发展的“文化引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梅松华 《前沿》2010,(12):191-194
文章从研究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饮食文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和开发的途径着手,以求通过对畲族饮食产品的开发,促进畲族文化的开发,通过畲族饮食产品的营销,促进畲族文化的营销;同时,通过畲族文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畲族饮食产品的营销,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开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畲族文化是畲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2017年5月25日,宁德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经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开启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宁化县现有民族乡1个,民族村18个,以雷、蓝两姓为主的畲族人口10063人。据调查,近年来,全县各项民族政策得到落实,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畲族乡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畲族文化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主要是:文化载体少,畲族特色少,资源搜集少,资金投入少,创新活动少。  相似文献   

12.
张曼  杨东杰  郑羽婵 《传承》2012,(18):64-66
保护和发展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使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链条正在断裂。以甘肃舟曲的多地舞为代表,由点及面分析舟曲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群众、社会、政府等多维度探寻解决舟曲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14.
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的美丽畲寨东弄村,畲字大旗高高飘扬,非遗文化棚星罗棋布。尽管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是上海游客王凤玲提起有幸参加的畲乡三月三畲族原生态民歌大赛暨畲族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仍是记忆犹新。她说,一个原本素雅无奇的山村,沉浸在一片歌舞的海洋,变得生动美丽起来。这是一场畲族文化的盛宴,景宁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同感受到了喜庆的氛围。山水田园间的露天舞台上,省内外近百名畲族原生态歌手带来悠扬  相似文献   

15.
贵州畲族民居建筑中通往不同功能空间的门,其外形结构与名称都各不相同,普遍存在"天宽地窄"的大门、"天窄地宽"的房门以及内开大门外开腰门等门文化现象,通过对畲族建筑门文化的调查与解读,透视出贵州畲族建筑的信仰文化特征,体现了畲族精神世界里"神"与"人"的分野。  相似文献   

16.
在畲族民间文学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女性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构筑起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化特征:一、崇尚女神。二、崇拜女性祖先。三、视女性为智慧的化身。四、追求真爱。五、以勤劳勇敢为美。从中可见畲族女性的崇高地位和独立意识的自觉。在中国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回眸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对于今天女性文化的兴起无疑具有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畲族源于河洛,不仅仅是通过研究方法、逻辑推导的必然,而且有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根据。一是考古资料证明畲族源于河洛。广东梅县(原畲族聚居地)考古所得资料表明,其出土器皿有的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相似。它是畲族自河洛南迁而来的物证,土著者绝无龙山文化之遗留。  相似文献   

18.
张伏金 《人民政坛》2009,(11):28-29
9月初,霞浦县畲族武术第30代传人蓝大瑞创办飞鹰武术培训中心,招募62名畲族少年练习武术,以弘扬这个藏在深山之中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霞浦县人大常委会推动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武昌 《今日浙江》2008,(8):47-47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做好景宁的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做好“发展畲族文化、弘扬畲乡精神、振兴民族经济”3篇文章,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奋进跨越。  相似文献   

20.
娜仁图雅 《前沿》2012,(5):74-76
民间陋习是传统中不良文化现象,是社会转型和文化现代化的扬弃对象,从传统文化着手研究民间陋习,厘清其主要内容,研究其存在的原因,认识其危害性以及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规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