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村改社区",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孕育而生的社会变革。这种城市化进程中基层社会的变化,引发了对"村改社区"如何完成集体经济向社区经济的转变;如何完成农村组织向社区组织的转变;如何完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向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转变等问题的讨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创新了可借鉴的复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改革,更涉及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居、社区等的深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通过推进"村改居"工作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卓然成效。具体做法是:以党建为抓手,让民主发动群众、组织扎根群众、产业致富群众、服务凝聚群众、文化引领群众,化政府、社会发展"外力"为社区自我成长"内力",推进实现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之路,其先行先试的经验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专题调研组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权威专家赴武汉市汉阳区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汉阳区的"村改居"工作,之所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路子,主要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抓住了关键环节,处理好了以下几组重要关系。一是党建引领与多元主体共治的关系。汉阳区在"村改居"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全面统筹社区各要素的重要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一核"引领下,社区居委会、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四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核四元"  相似文献   

4.
<正>成都市温江区务实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多元参与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一是打造活动场所,夯实治理基础。采取"腾、调、改、扩、建、提"等方式,率先在成都市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共投入资金2.43亿元,完成全部11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二是推行准入制度,减轻社区负担。依法梳理政府和村(社区)职责边界,精准制定"五清单一流程",试点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区级部门下沉村(社区)行政事  相似文献   

5.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同志:基层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武汉市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社区治理领域作出创新探索,尤其是汉阳区江欣苑社区以"红色引擎"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被中组部誉为全国"村转社区"成功转型样本,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具有重要研究与借鉴意义,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  相似文献   

6.
正"村改社区"后,社区如何发展治理,居民如何就业增收,是大部分"城中村"改造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破解新型城镇化难题至关重要的环节。江欣苑在10余年的时间里,不仅顺利完成了"村改社区"工作,而且在组织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推进解决了"村改社区"后如何善治与发展的问题,对其他省市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多元主体共建社区服务组织体系。"村改社区"进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治理经验是一个"典型样本",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推进和完善社区治理,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品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从江欣苑社区由一个"村改居"的农村社区,成长为"全国文明社区"的过程来看,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切实发挥了表率作用,以党风、政风的改变,带动了整个社区社会风气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坚持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样板,通过强化"党建统领、聚焦需求、提升素质、规范运行"四项社会治理举措,持续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快速发展。一、党建统领治理,健全社区自我管理体系。一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积极推进村(居)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人,厘清"一肩挑"履职边界,完善责任清单和议事内容、决策流程;探索建立党内监督和村(居)务  相似文献   

9.
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梳理我国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潜在的逻辑。研究发现:深圳L区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依法治理,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营造社区自治制度环境;结构整合,重塑社区居委会职能、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赋权增能,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提高居民参与议事能力。研究认为:以"制度-结构-能力"(System-Structure-Capacity)为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宏观层面的法治制度设计、中观层面的治理结构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参与者能力建设,保障社区自治的长期存续。这种路径的潜在逻辑在于进行社区自治需要处理好权威治理和有效治理的关系,以及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条块"之间的关系,并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逻辑下重塑政社关系,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模式都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础相适应,一定的社会基础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功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同时也是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黄石市"社区第一书记"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契合了当地的社会基础,是对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  相似文献   

11.
侯利文 《求索》2023,(4):129-136
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治理是居民日常生活和制度实践耦合互动的过程。治理绩效的实现需要以社区民情作为基础。民情作为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涵括组织体系和象征规范两个维度。非正式制度是民情基础的当然构成。在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中,正式的制度执行与非正式的制度配合之间不断进行着相互建构与转化,党建引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整合性制度设置。在保持开放和吸纳民情的基础上,党建引领通过情感治理建构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参与治理的组合力,继而实现了对生活世界中垃圾分类的有效治理。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需要正式制度不断调整其功能发挥的条件、形态并实现与社区民情基础的高度耦合。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层党建通过引领政府职能转变、助推社区共同体发展和推动社区协同治理发展,在应对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我国社区治理依然面临着治理体制过度行政化、社区共同体程度低和协同治理程度不足的严峻挑战。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社区治理的引领作用,需要在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民主协商制度和领导社区治理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真正把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现代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长期以来,负担过重是困扰社区建设的顽疾,严重阻碍着社区自治开展、服务供给,甚至给整个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区工作者和基层群众发出了"社区减负"的强烈呼吁。2006年,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相继强力推进减负和体制改革,经过三四年的实践探索,在"减负"与"增效"良性活动中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功能。江欣苑社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产业转型为保障,以多元治理为依托的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之路,其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示范,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在谈社会治理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治理的对象"社会"的结构性特征问题。从复杂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角度出发,江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的主要目标以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等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安排。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而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更是实践工作者亟待突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城郊村普遍存在的边缘治理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在地方政府的社会整合下,浙江省东阳市通过输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保留城郊村原先的制度性权利,加强行政管控与引导服务、发挥经济能人的治理能力与社会责任,初步探索出城郊村社区的"协同共治"模式,为城郊村民的有序城镇化与社区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其治理不再是政府单向指挥的"独角戏",而是以多元合作为根本结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新治理变革。这一新变革有着自身的演进发展逻辑,是国家成长和社会自治发育的必然结果,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它开启了一条经由"生活世界的民主"走向国家民主与社区善治的路径,契合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新选择,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未来社区的治理显然是超前性的,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今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化解合作治理过程中的行动限度,就成为未来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智慧治理"的治理架构,为未来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可能。  相似文献   

18.
老旧社区具有居住主体贫弱化、治理事务细碎化、正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特点,是城市治理的薄弱地带。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标下,居民参与是弥补社区正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的重要方式,党建引领是动员居民参与的创新路径。基于对重庆市W社区治理实践的考察,在"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动员结构稳定和行动者再生产可持续是社区动员有效的两个前提。党建嵌入社区治理,从治理结构优化、治理功能整合、动员路径创新、动员主体培育四方面构建社区动员的制度保障和主体激励,形成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党建引领社区动员重建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社会联结,有利于社区实现简约治理,塑造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党建嵌入社区治理进行社区动员,同时回应着党建如何落到实处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9.
居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权力和资源的配给方式,而当下城市社区"微治理"是实现这一需要的新探索。在城市社区微治理中,以项目为载体的制度赋权为社区公益社团的成长提供了合法性环境,改变了社区无权状态;以社区公益组织为载体的社区赋权,培养了社区公共精神,提升了社区能力;增能技术是使社区赋权与制度赋权具有相应全面可操作性的催化剂,使居民的参与更加有效。在社区微治理道路上,它们共同致力通过微小结构生态的变化撬动社区治理结构的优化,探索行政权力有限介入下的基层社会自主性意识萌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怎样更好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这些看点不能错过。看点一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服务的全面领导《规划》提出,到2025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并提出压实乡镇(街道)党(工)委责任,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村(社区)开展服务;推动有物业服务的社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健全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