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推动德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对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德国具备五大优势,即地缘优势、经济优势、外交优势、安全优势、对接优势。推动德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有四维路径,即政治支撑:提升政治互信,消除对中国发展的忧虑;经济支撑:深化经济合作,带给令德国满意的实惠;智慧支撑: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为中德合作提供智慧驱动力;文化支撑:增进文化认同,联袂谱写中德"一带一路"文明史。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化中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广泛指涉和博大包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建设"文化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提高建设"文化中国"的文化自觉,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我们应从文化发展战略理论研究、增进国家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各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文化立国已然成为世界各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文章通过对韩国文化立国战略进行剖析,认为中国应该借鉴韩国经验,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以此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31)
正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故宫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浓缩和代表着国家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迅猛发展让"故宫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中国风,这是中国文化自信逐步增强的表现,也是中华文化彰显影响力并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魂魄。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播交流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部署。文化传播交流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国际间合作互信,提升我国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化交流辅助,通过共性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心理障碍,从而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5)
正国家由民族组成,民族由文化支撑。因为有了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进入21世纪,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四个自信"的发展原则,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华夏文明一个整体的承载意象,同时也可以具象化为每一个细化的分支表达内容。作为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纵贯南北东西,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理念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离不开软、硬实力的共同支撑。当前,软实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和内容,提升国家软实力已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和谐世界理念作为对人类文明价值的新思考和对中国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和升华,以及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发展和创新,蕴涵着丰富的软实力思想,对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国富民梦,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沉积和发展,是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全面展现。"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中国精神的强大凝聚力,中国精神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伴随文化强国理念的广泛认同,"文化软实力"议题从学界焦点开始深入影响到各国国家发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中国正面临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文化自觉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命之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动力。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提振中国特色文化凝聚力;培育文化自信心态,彰显中国特色文化生命力;激励文化自主创新,弘扬中国特色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才能内化和硬化,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国力。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9)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各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从"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加强注重公共知识分子的培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对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语言表达和高度的文化理解在化解和避免敏感性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交流,特别是提升沿线国家人民对该倡议的认同对助推战略的实施具有与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通、文化通才能民心通,才能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民众中扎根。我们应秉持语言文化多元的理念,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加强我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设,深化对外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论述"软实力"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并提出了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现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向国际推广,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走出去"正日益成为我国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安全形势在21世纪的变化,西方话语对"非对称冲突"概念的政治意蕴和伦理内涵重新予以界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非对称作战手段视为最严重的威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部分域外研究者将孙子学说定性为非对称冲突理论,以此证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中存在固有的威胁性基因,形成了支撑"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特有文化逻辑。破解文化领域的"威胁"意象应从正确理解和阐释中国兵学传统出发,澄清西方战略理论视角下以偏概全的诡辩手法和认识误区,还原中国战略文化的和平本色。  相似文献   

17.
唐珊 《人民论坛》2020,(5):136-13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与实践过程中构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好看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好看等问题。要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品质,国家文化公园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态或模式。城市国家文化公园要在文化基因、文化标识、城市高度、城市形象等方面达到水准,把"好看"与"好用"结合起来。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美丽中国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建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浙江文化礼堂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以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构筑社会核心价值功能;第二,以文化认同方式构筑社区文化秩序功能;第三,以地方性知识涵养社区信任关系。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需要整合传统的乡村文化、赋予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自信"的根底作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和平台的农村文化建设,对规范农村文化秩序、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艺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文艺自信不仅可以激活我国一部分"深埋已久"的文化资源,还可以全方位唤醒当代文化创造力,展现出文化中国的大视野、大气度和大格局。纵观中国古往今来的艺术表现形态,从中国书法、中国画,再到中国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