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倪瑞华 《理论月刊》2003,(5):120-121
西方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文化输出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传播,消费主义正在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消费就是要批判和摒弃消费主义,做到适度消费、公平消费与和谐消费。  相似文献   

2.
刘广登  林于良 《前沿》2013,(7):168-170
受西方消费主义范式的影响,中国社会奢侈消费之风日盛、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生态消费范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观念,它在满足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要求,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选择必须冲破消费主义范式的包围,在消费制度、消费价值观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是对消费文化的歪曲,其实质是和消费文化背道而驰的。消费主义倡导单纯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而忽视消费的文化含量,正是消费文化所反对和批判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无穷的贻害。在对消费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要善于识别哪些是消费主义,哪些是真正的消费文化。以免把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混为一谈,不恰当地对消费文化的整体进行错误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抑制消费主义,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推进绿色消费,需要以生态文明引领法治建设,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以生态文明引领政治新生态,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供给侧改革,创新绿色生产方式;以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睿 《思想战线》2004,30(6):108-111
具有特定含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文知识对“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阐释 ,但当前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其特殊性 ,它由“消费时代”尚未全面来临和消费主义已经形成这两个部分构成。对“消费时代”这一议题的抽象化 ,掩盖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感受差异性 ,因此应当反省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和当前学术话语的生产机制 ,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与当下中国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思潮是对消费手段与目的的本末倒置,本质上是异化消费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密切深入和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消费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其对整个社会及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观念与行为选择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推动由物质满足的享受型消费向精神关怀的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避免消费主义思潮的回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农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消费主义文化的迅速传播,冲击了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和行为。农村消费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同时发挥着作用,在这两种消费文化的共同影响之下,农民的生活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出现了积极和阻碍的双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桂海论丛》2006,22(3):64-6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伦理。这种新的消费伦理从人的合理需要、从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角度出发,力求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由贫富悬殊的不公平消费转向均衡性消费。  相似文献   

9.
徐建 《长江论坛》2006,(2):33-35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影响广泛的意识形态,正在向全球蔓延,其实际上是挥霍性的过度消费,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目前,消费主义也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可持续消费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消费的伦理内涵及其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指把对物质的过度占有和无限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有其产生和演变的内在缘由和历史脉络,它是资本逻辑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在当代中国,超越消费主义,必须树立科学消费观,积极发挥党和政府在消费问题上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借助于舆论宣传,导致盲目崇拜、过度奢靡的现象时有发生。消费主义思潮逐渐向高龄人群和边缘地域下沉。泛娱乐化思潮与消费主义思潮融合交织,娱乐至上的消费观念导致社会风气功利浮躁。为此,要警惕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阶层区隔,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营造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与消费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社会的出现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延伸。在消费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通过制造出一种消费的平等和身份的差异来维持自身。在消费主义的神话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应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克服消费主义,并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社会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内在逻辑要求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主义正在对我国形成强大的影响辐射力。以现代性视角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观点,并对消费主义社会形成原因和种种弊端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建构合理的消费理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面对消费主义呈现的新特点,需要倡导更为合理且健康的消费观念,拉动经济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绝不要消费主义。要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需求,警惕极端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国内消费主义新动态表现在科技运用无形助长过度消费、媒介推广盲目迎合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县域下沉等方面。鉴于消费主义与扩大消费存在本质区别,应树立远大理想抱负,树立社会主义新时代消费观,培养正确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普遍存在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跨越了国家、民族与文化的界限,逐步在我国蔓延开来,成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消费主义显现出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消费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和谐消费文化的政策制度建设、舆论层面引导和教育实践创新,转变不科学的消费观念,最终形成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和谐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但是在当代消费主义却面临着一系列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消费主义的根源、消费主义的社会转向、消费主义的价值分析、消费主义的辅助工具—广告的产生、消费主义人生观五个方面对当代的消费主义和当代消费主义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传媒的文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雯 《理论月刊》2007,(1):52-55
根据“传播与文化同构”的原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均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现;尽管媒介的发展遵循政治、市场、技术、历史等方方面面逻辑,但其中内在的逻辑是文化逻辑。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浮现的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领域的开放与改革,起源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战后美国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正在渗透中国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国传媒的发展顺应着消费主义文化逻辑,表现出四个特点: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时尚化和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中国传媒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反抗奴役与异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正在提前迈入奢侈品消费的大国.虽然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所以,必须对流行于中国的消费主义保持应有的警惕,并从国家层面节制过度消费.  相似文献   

20.
消费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苏  ;苗润田 《求索》2008,(2):47-49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人们消费欲望的解放,出现了因过度消费而形成的消费主义,致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为此,人类必须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以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为指导,重新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活动,从而实现由消费主义向适度消费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