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去人文化"易致工具理性之困,网络信息"同质化"易致网络社会生活物化,信息碎片化和单子化易致网络生活"去意义化",网络交往"去身体化"易致主体自我中心主义之困。为此,在网络治理上,需要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增强其网络应用、网络辅导咨询、网络舆论危机管控、校园网络文化和学风建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等职业能力;创建微博、微信、便携式智能终端等社会化网络平台,健全官方博客圈和社群博客圈等网络社区,开辟引领社会风俗的特色博客、微信,加强网络场域建设和治理;加快制度建设,强化法律治理,规范网络传播内容和行为秩序;推进网络技术治理,强化信息筛选;政府部门牵头制定、推广网络道德规范,制定载体自律公约,推进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建设,构建化育机制;网络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完善国家、社会、职业媒体对草根媒体的引导、规范,增强网络个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万柏 《理论月刊》2003,(5):111-115
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门性,信息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传播手段的兼容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的特征.以网络为载体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网络大力传播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其他先进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魏丽萍 《人民论坛》2010,(9):190-191
网络崇拜对网络传播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其中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就是其主要表现。但网络崇拜中广泛存在着的"斯德哥尔摩情结"阻碍了人们对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的谴责,对网络传播中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网络失范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虚拟特性让法律、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里几乎无法发挥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引发大量的网络失范行为,具体表现为人肉搜索引擎的集体无意识、权利义务关系的虚拟化、“三人成虎”的言论传播模式、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污染等。高等院校要改革法律教育方式,加强对网络社会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评估和预警机制,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6.
网络次生舆情具有后发性、关联性、内在性、情绪化等特征,并且深刻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价值倾向等,可能会弱化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形成偏激的社会心态、导致社会情绪过度宣泄等,这些会给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应当引导公众正确进行网络表达,健全网络次生舆情监管机制,建构健康的网络舆论场,推动网络次生舆情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募捐作为公共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频频发生的网络诈捐事件严重挫伤社会公信力,侵蚀社会道德体系,损害公共利益,亟需下大力度治理。网络诈捐以网络为媒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要加快健全法律、行政、社会、平台四大监管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综合施治、共同发力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孟鸿  何燕芝 《前沿》2012,(20):103-10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稳定的国内环境.而网络谣言无疑是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诱因.只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开真实信息;加强网络技术监管,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才能有效提升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直播发展迅速,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网络直播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立法缺失与滞后,使得网络直播乱象丛生,危害了网络公共安全与网络公共秩序。因此,要通过建立包括严格外部监管、立法惩治在内的立体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督、平台自律、立法管制三位一体的动态监管,促进网络直播的规范、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的匿名性等特征加剧了网络言论失范的可能性,而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交互性与广泛性特点又使得让网络失范言论给社会带来较大危害。目前,我国为应对网络失范言论现象,已经从法律、行政以及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加强监管,但网络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削弱了网络监管体系的效力,因此还需进一步探索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互联网参与个体保护意识、网络监管机制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在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遇到众多阻碍。只有通过个人、社会与国家多元合作,完善个人法治意识与法律体系,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秩序的规范,也才能为社会与国家的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媒介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网络成为了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需顺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形势,搭建"微平台"、凝聚"微文化"、把控"微舆论"、完善"微监管"。  相似文献   

13.
徐国栋 《传承》2012,(2):24-25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它有利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利于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提升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对贪污腐败分子的打击效率和力度,同时有利于对官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但是,网络监督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信息的真伪难以核实和容易出现网络监督的幕后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运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而其中违反法律与道德、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网络不良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泛滥,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为了实现"尊重网络主权、谋求共治共赢"的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主张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技术,通过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网络不良信息监管的现状,总结探讨出"以警为主、多方联动"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希望能对我国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正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文化意义有助于转变社会文化观念,打造网络文明形态。网络媒体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价值实现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因而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改善网络伦理系统,健全并优化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共领域能够协调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为公众提供自由开放的公共空间,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网络公共领域存在着合理政治建言遭遇困境、网络暴力屡屡发生、理性讨论与现实批判缺席等问题,需采取培育理性的公民意识、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强化网络公共领域监管、加强网络传播的伦理管制等措施治理规范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8)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方便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反腐战斗的主战场,政务微博的开通促进政群沟通,使民意表达更加方便。同时,"微时代"下我国政府公信力面临着网络群体事件、谣言传播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矛盾等挑战。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规范,积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舆论危机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要想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到网络文化建设中,就必须发挥党政机关在网络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与合作,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实践作用,多途径建设网络文化传播体系,另外,完善法律、强化网络监管技术也是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存在网络传播意识薄弱、传播内容刻板空洞、西方价值观冲击和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此,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意识,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助推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