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建王朝的官吏考课制度,是整个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拓跋珪建立北魏以来,国家机器日趋完备,官吏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北魏王朝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各项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9,(1)
正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十六国时期出现的汉化趋势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孝文帝在吏制、土地制度、地方政权建设和文化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缓和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除了北魏社会前进的障碍,为巩固和加强北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了北魏  相似文献   

3.
在阶级社会,国家官吏制度的完善对于维护阶级统治至关重要。考察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是在政治领域中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地位后,才开始清除封建势力对国家行政管理腐朽影响,实现现代文官制度的。当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改革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家官吏制度的时候,也正是马克思关于国家官吏制度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4.
岳海鹰  杨瑞梅 《长江论坛》2006,(1):59-62,95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门荫入仕,或称为恩荫入仕,或称为门资入仕,异名同义,主旨就是藉父祖官位循例入官。门荫制度初始于两汉,完备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变化。笔者认为,南朝的门荫制度是两晋门荫制度的继续与发展;北魏的门荫制度前后期有别,前期是古代世卿世禄制与两汉任子制二者的结合,后期则基本上是晋宋门荫制度的翻板。北齐、北周对北魏门荫制度多加革易,以致“门资取士,日渐式微”。直接导致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为使脉络清晰,现将南北朝分开叙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官吏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官吏考绩制度、监察制度和官员惩戒制度。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统治。古代官吏治理制度实践,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古代人事档案的产生及其发展张云红我到了唐代,中央集权制有些加强。出现了长期统一的局面。在官吏任用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以血缘定亲疏的选吏制度,开始实行开科考试,择优入仕,以及严格的官吏铨选制度,先后从中小地主阶层中选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参...  相似文献   

8.
孝文帝改定官制所造就的北魏秘书著作官制度,在模仿南朝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由此确立了北魏的国家编撰出版机构。以史官制度为中心的、包括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在内的北朝国家编撰出版机构,则基本沿着北魏制度的轨道运行。北朝的秘书著作官制度,也成为后来隋唐相关制度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代的官吏选举制度由此前的察举、征辟制转向此后的科举制。相对客观的人才选拔标准,对士子文人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具有巨大的刺激力,促进了社会整体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对当时的各个艺术门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磊 《人民论坛》2022,(5):126-128
孝文帝文教改革以江南文化为标尺,起到了缝合内部分歧、确立改革目标的重要作用。借由改革所建的门阀体制,北魏的江南认同通过士论进一步促成了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精神融合。江南认同由此成为北魏民族融合的重要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秩禄指按行政职级序列领取工作报酬,乃是我国古代官吏的工资制度。秩禄又称秩俸,秩是指官吏职务级别,禄或俸则指薪饷报酬。秩是禄的依据,禄是秩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先秦时代分封食邑,世卿世禄,尚未形成官僚体系,虽然“自天子至下士凡六等”,上下等级森严,但并不讲究秩禄。秦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由血缘、门第任职的世卿世禄制,官吏统由国家任免,由政府付给俸禄,使君主与臣僚间形成一种雇佣关系,任官食禄的官僚制也就形成了。秦汉大帝国既要依靠众多的官吏来统治和管理庞大的国家,也就必须以国家财政来支付各级官吏的薪俸,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级官吏在职勤政、严格执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依附于皇权、行政监察权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的任用管理制度严密、以规范的监察制度规制官吏等特点。当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监察制度为皇权而存在决定了这一制度的根本局限性,但当今中国中央集权前提下的行政监察制度仍可以吸纳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唐代对官吏犯罪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前者用于规范官吏的行为,后者则是对违反这些规范的惩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证了这一历史时期吏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宏  熊丹 《人民论坛》2011,(9):92-93
死刑复核复奏制度萌芽于汉代,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制度,是慎刑思想在立法与司法上的体现。这一制度对现今司法改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够有效的减少冤假错案,使中国刑法更加科学化、人道化,促进我国人权状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海丛 《群众》2013,(3):I0062-I0063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政权,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加强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考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俊 《人民论坛》2010,(5):230-231
汉代官吏试用(即守吏)制度中的关于官吏的选任、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官吏腐化的内容,包括"非正式官吏"的激励性;试用范围的合理性;试用形式多样化的灵活性;权责明确的制约性;不一定成为正式吏的防腐性以及不念旧恶的进步性等等,在当今社会仍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死刑复核复奏制度萌芽于汉代,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制度,是慎刑思想在立法与司法上的体现。这一制度对现今司法改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能够有效的减少冤假错案,使中国刑法更加科学化、人道化,促进我国人权状况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曹端波 《思想战线》2006,32(3):125-130
唐前期承继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这一保护小农经济的措施为整个社会变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均田制下,小农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乡村市场日趋繁荣。唐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出现结构性调整,由身份等级分层向贫富分层转化。富民阶层的崛起,租佃制的盛行,不仅导致了国家政策、制度的调整,而且为乡村控制的转型提供了基础,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乡村控制方式开始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化。  相似文献   

19.
张万军  魏顺光 《求索》2010,(11):235-237,241
清末中国传统监狱制度受西方狱制改革之影响,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转型。许世英在其《司法计划书》中提出在中国实施狱制改革计划设想。许世英所规划的中国监狱制度蓝图存在诸多缺陷,但这些设想对当前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凭单制作为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的一种特殊方式在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凭单制在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发生在教育领域内的现象,其中尤以浙江长兴县的教育券改革和湖北监利县的教育变法影响最为广泛.文章从转轨时期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特殊情景下的制度模式与变迁方式三个纬度出发,对凭单制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考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部门领域内凭单制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