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贫困这一始终困扰人类的顽疾,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协作。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2015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全球减贫效果可谓突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消除自身绝对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也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18日,"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来自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减贫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探讨中国减贫经验对全球贫困治理的启示,以互尊互鉴精神推动减贫和发展领域合作,共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创新。自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有质量的小康社会,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惠及了最需要帮助的9000万人。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一扶贫理论实际有四个维度的内涵要求,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4.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也是全球性难题。不发达地区的贫困以绝对贫困为主。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不合理、自然禀赋和地理区位劣势等,都可能造成或加剧贫困。其主要减贫措施包括:以制定经济计划促进减贫、以分类救助的帮扶政策对贫困者进行针对性帮扶、加强国际减贫合作等。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并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通过开展减贫示范、带动增收致富、关注特殊群体等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来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其中,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中国为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乐施会作为一家国际民间组织,成立至今它的扶贫、发展及救援项目遍及全球。40年来乐施会立足实现"无穷世界"远大目标,一直坚持立足本土,开拓国际视野,将国际的公益发展理念与中国实际相融合,在"公平贸易""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性别""气候变化与扶贫""绿色信贷"等减贫扶贫新领域以及"环球计划"人道救援响应标准  相似文献   

7.
聚焦世界     
《小康》2021,(9)
正《阿纳多卢通讯社》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一个超14亿人口的大国,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消除贫困做出示范。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今年1月1日在伊斯兰堡的一个庆祝活动上表示,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加快该国的经济增长并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在努力完成自身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将减贫领域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分享给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开展国际贫困治理合作,推进全球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中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这一模式积累的经验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4月27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北京举办首场"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精准扶贫"专题宣介会,云南省委作为全国首家地方党委以"云南省委的实践——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为主题,向外国政党和外国驻华机构等宣传介绍云南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的实践和成效。云南的减贫故事,赢得了外国代表们的广泛赞誉,印证了"中国式扶贫"的成功;云南的减贫经验,为世界提供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财富伦理可以为中国的减贫治理提供有效助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8年来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可以有效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减贫之路。中国减贫的成功道路验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还表明,政策创新是消除贫困的制度保障,国家动员和社会参与是消除贫困的力量源泉,公平公正是消除贫困的价值遵循。未来,国际减贫事业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化政府间的合作,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正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当前,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同时也为世界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世界银行多次表示,中国减贫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事件之一,具有全球意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即将告别绝对贫困之际,我们更应深思的是:如何让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让贫困乡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贫困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减贫经历了以防治饥荒为核心的减贫阶段、以保险和福利为核心的减贫阶段、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减贫阶段、市场化改革与国家推动相结合的减贫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为减贫目标的如期实现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减贫形势依旧严峻,减贫动力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6.
国内要闻     
<正>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并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同贫困作斗争的进程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因素,推动减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彰显了减贫的变革精神、创新精神、发展精神、自强精神和合作精神。展望未来,我们要充分弘扬减贫精神,为反贫困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从而加速全球减贫进程,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消除贫困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在世界消贫减贫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征,比如印度的普遍脱贫战略、巴西的区域发展计划、孟加拉的小额信贷模式等。通过对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国家消贫减贫方式方法的比较,可以总结出相关经验,为中国彻底根除深度贫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六十多年的农村反贫困进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从建国初期的救济式扶贫、广义扶贫到建立正式扶贫制度、推行区域瞄准的开发式扶贫,以至扶贫瞄准对象的村级转移和参与式扶贫以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在瞄准减贫目标、减贫策略、减贫理念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构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实践的重要内容,也为全球减贫理论、减贫实践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