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威发布     
《干部人事月报》2009,(19):48-48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近日表示,6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重要成就,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中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和国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是新时代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从加强各领域科技创新、完善与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春草绿,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重要任务,标志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迈向了新的阶段。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翻开世界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谁在当时革命性技术的自主开发上领先,谁就成为世界强国。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明了蒸汽机,英国就成为强国;19世纪美国发现了电力,20世纪又开发了原子能和计算机,美国就成为当然的世界之强。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等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同时,美国始终把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强国经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制造2025》指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为此,必须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面临的困境,探索寻找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路径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迅速  相似文献   

8.
李智 《小康》2006,(2):40-42
科技创新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中国科技发展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尤其是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我想必将会对我们国家整个的国民经  相似文献   

9.
任怀锋 《今日海南》2008,(11):37-37
当前,海洋科技已进入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并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之一。发展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海洋科技进步,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和海洋强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才强国战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等最为发达的国家。一部美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美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同时,美国始终把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强国经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15)
正在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问题,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将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吹响了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号角,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12.
胡鞍钢 《人民论坛》2013,(16):22-23
进入21世纪,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呢?这就是党中央所提出的21世纪中国梦想的"三部曲":第一部曲就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的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贸易体、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第二部曲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及生态文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单独成章为一个部分,凸显了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培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五个重大原则,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四个重点任务。高校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聚势赋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在国家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基础研究虽然在短期内并不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然而一旦有了突破,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有急剧的增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部署前沿研究领域,敏锐把握新出现的学科前沿。美国之所以在近百年中一直保持世界超级科技强国的地位,与其重视前沿研究的部署有很大关系。"十二五"以来,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性科技投入结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基础研究投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一流大学的产生必定伴随着一流国家的崛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大学必须牢记教育强国梦的百年初心,科学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特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为重要遵循,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正>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个全局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全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是中国经济终将跃居世界第一的全局。当然也应该看到,我国同很多先进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浪潮,我们应当增强紧迫感,并具备攀登高峰的勇气。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海洋的国家战略地  相似文献   

17.
用15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号召,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他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大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人才工作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