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读现象原本只是家庭的自主决策,但当陪读造成学区房房价暴涨、家庭教育支出不堪重负时,陪读现象就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陪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源入手,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并完善以提升人才素质为目标而又切实可行的城乡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年轻妇女返乡陪读成为中西部农村的普遍现象,对农村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母亲陪读现象的兴起,本质上是因为县域教育供给与农民家庭教育预期、家庭分工、教育能力不匹配,农民家庭被迫做出家庭分工调整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而言,母亲陪读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家庭收入来源。对于社会来说,陪读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束缚在家庭,加剧了社会教育焦虑和教育竞争。县域教育供给应回应农民家庭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与农民家庭的教育预期、分工模式、教育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微观天下     
<正>家长陪读,这爱有点沉重教育发展到当下,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家长陪读"。这一现象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但它在中小学校确实普遍存在。一些学校,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家长"陪读"。据说,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陪读家长更超过学生的一半。(据《中国青年报》)【评论】"陈小二":我从来不认为乡村学校的衰败、家长带着孩子辛苦"陪读",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说到底,家长的行为是社会现实在一个个家庭里的投射,事关农  相似文献   

4.
"陪读可以理解,但不是最好选择"邱泽奇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陪读现象的产生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陪读现象说明,通过让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也仍然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成为很多父母的目标。正因为千千万万的父母有了这样的目标,才使得社会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于子女、于家庭、于国家、于社会都有利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2005,(6):58-58
对于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本期来稿中,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是见仁见智。编者认为: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肯定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矫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独自面对问题。这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面对、勇于负责的精神。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上陪读道路的父母,我们建议您对孩子不要一切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不要让孩子在您的“呵护”下失去飞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娟 《人大论坛》2013,(1):44-44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从家庭策略角度总结和探讨农村陪读的类型、特征及其发生机制。通过对豫南普通农业型村庄的田野考察和分析发现,陪读依据陪读主体和陪读地点两个维度可以划分为亲代居家陪读、亲代离家陪读、隔代居家陪读和隔代离家陪读等四种理想类型。陪读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力配置模式,是农民家庭应对现代化转型的策略选择。具体来说,经济理性所调动的家庭代际分工是隔代陪读产生的基本前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陪读的地点。另外,学校教育的阶段性是农民陪读动态调整的制度根源。陪读作为一种家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民家庭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些农村,由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孩子们必须走十几里路,翻山越岭去读书。许多做爷爷奶奶的不放心,无奈担当起“陪读”的角色,由此衍生新“陪读”现象,加大了农民负担。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摸索中前进的农村教育改革中凸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尹秋玲 《中国青年研究》2022,(11):103-109+95
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竞争现象兴起且日趋激烈化,在实践形式上表现为择校报班、母职陪读、父职配合与家校关系经营,可从教育责任伦理变迁视角来解释其兴起逻辑。教育责任伦理意旨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四类主体在教育服务资源供给、教育过程与学生学业成就上的责任归属秩序,可通俗理解为:谁应为学生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在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开放化、教育资源质量结构等级化的“推力”与家庭教育发展任务刚性化的“拉力”中,教育责任伦理朝着家庭化方向发生变迁,从传统“读书的料”变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它为家长全面参与教育提供了价值合理性,并在县域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刺激家长教育竞争实践,由此推动农村教育竞争兴起。教育责任伦理家庭化也意味着农民子女教育阶层流动模式日渐从学生个体奋斗转变为家庭组织化动员,家庭成了新时期教育不平等扩大和再生产的前沿阵地,亟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陪读,一个世界上任何字典都无法查阅的新鲜名词。陪读,近几年在中国悄然兴起。"陪读,体现出家长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陪读不仅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功能,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社会上目前存在的种种陪读现象,人们所持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名人有名人的想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口与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在全球化环境中,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虽仍然存在,但人口与社会资源的矛盾,却表现出更持续和普遍的意义。对世界后发国家而言,也更具有普遍性。正如我国现实社会规范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是立足控制和缓释人口对自然资源的结构压力,而非人口与社会资源的结构压力。这种取向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对人口与社会资源矛盾的重视,影响到我们转化和降解这种矛盾的方式与途径选择。 (一)人口压力与教育资源的矛盾人口资源与教育资源同属于社会资源范畴。二者都表现着人类在两种生产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契合。人口与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延伸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一些家庭,有一种生活正在快速传播.这种生活叫"陪读". "陪读",这个字典里无法查阅的新鲜词,已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市区、省城、京都,不断播撒,甚至愈演愈烈.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诸多中小学名校甚至大学附近.有的家长不惜一方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举家搬迁,另谋乍计,只为孩子求学.不管怎么说,"陪读"生活实实在在地存在,家长总要面临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将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搬上网络,一时间在国内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场如同迷恋美剧一样的“淘课”风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陪读种种     
陪读,可算得是熟悉的陌生事了。熟悉,因为他由来已久;陌生,则因为它有变异而无常态。古人陪读,为士子所艳称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但能否读进去却大可怀疑。唐人小说《李姓传》、明人传奇《绣襦记》里的郑元和就因李亚仙陪读而不能潜心于书本,害得李亚仙剔目自毁。尽管在文学创作中将此推向极端,但也示人以“红袖添香”的陪读似喜实悲。古人的陪读,还有陪冲龄即位的小皇帝或髫年储君读书的,作陪者是宗室子弟,虽年幼却犹知尊卑,不免战战兢兢,当然是苦差使,此后更可能因而卷入宫廷政治斗争,祸福难料。这种陪读,古人身历者既少,距离当代又远,…  相似文献   

16.
李波云 《传承》2010,(6):106-107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就是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地理的、空间的、时间的分布与重新组织,以保障学习者享受资源的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促进教育起点和过程的平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是实现起点均等和过程均等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林正岳 《半月谈》2005,(6):63-63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就是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地理的、空间的、时间的分布与重新组织,以保障学习者享受资源的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促进教育起点和过程的平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是实现起点均等和过程均等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背景下,为了实现家庭的最大化积累,农民家庭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随着教育变迁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家庭的主导性目标也开始转型,从家庭经济积累转向了代际教育跃升,原有的家庭分工难以契合农民家庭的发展需求。由此,在教育目标的推动下,农民家庭完成了"一家三制"的家计重构,形塑出了年轻妇女进城陪读、青壮男性异地务工、中老年夫妇村庄务农的策略安排。"一家三制"的出现是农民家庭对家庭再生产压力积极回应的结果,但也蕴藏着家庭发展风险扩大和教育不公平加剧的危机。因此,要重新思考教育设置的问题,通过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主导权,增强农民家庭的教育安全感,促进农民家庭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桑春红 《理论月刊》2010,(8):186-188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规定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任务、内容、方法、领导与管理等方面。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变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提高其运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