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为政以德"的思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儒家的官德传统和廉政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通过公私义利之辨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官员提出道德要求,主张公重于私、"义以为上",倡导"以义统利"。官员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官员清廉便能吏治清明,社会稳定。中国的传统行政伦理和官德规范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进步作用,当代在进行廉政建设时仍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伦理道德,重提传统行政伦理和儒家传统官德规范在当代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人性善恶趋善思想为先秦官德评建模式的三个维度为何可能与何以可能提供了逻辑理论前提。先秦官德评建模式的三个维度中:以贤示官是从为政者内在道德建设的角度建设官德的,是官德建设中的"软"着陆层面;以废惮官和以刑待官则是从外在角度敦促为政者之官德建设,是官德建设的"硬"措施。先秦官德建设的三个维度反映了先秦官德建设重德治、轻法治的思想倾向。先秦官德建设的模式为我们当代官德之践行提供了可行性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提升党的作风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可被党员作风建设所利用的道德资源十分丰富。廉政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示范意义。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培育党员的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5.
朱熹作为宋代著名的理学思想家,其"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他的民本思想从较为微观的视角关注到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进行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具体内容的梳理,以期对其民本思想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是历代贤臣良将和进步思想家维护整个社会与国家利益、约束王权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其中管子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汲取管子的民本思想中积极因素,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管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管子》一书中,频繁出现"顺民心"、"为其民"、"得民"等表述,可以看出,在管子的心目中.民众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当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所宣扬的"重民"、"安民"、"保民"主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稳定,但从"民本"的语义源流、"民本"的思想特质、"民本"的终极功能、"民本"的根本性质上予以考察,可知"民本"实际上是"君本"、"官本"的衍生物,依附并服务于专制皇权,与"民主"无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民本"的治国理念与大同的社会理想指引着中华文明后续数千年的发展走向。"民本"不仅仅为封建社会和平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治国理念,也为推翻放弃"民本"思想的暴政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同"是孔子在"家天下"的环境之中提出的超越世袭制的政治设计,可以为终结帝制、接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从“民本”思想出发。对如何防治腐败实现廉政进行了有益探索 ,提出了养廉的四种方法。其一 ,加强自我修养。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注重自我修养 ,称之为“修身”。认为统治者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 ,成为仁德贤明的君主 ,在这样的基础上 ,去管理国家和教化天下万民 ,才能实现政通人和。所谓“修身洁白 ,而行公行正 ,居官无私”[1 ] 。如何“修身” ,中国古代廉政观提出了三种方法。一是“内省”法 ,通过自我反省 ,自觉地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廉洁与腐败斗争 ,揭露自己思想上的缺点和行为上的错误。孔…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传承至今,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历史。但无论是哪个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坚持民本思想,就要求我国政府不断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封建专制王权中最具人道主义色彩的政治理念.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辩证的哲学观审视,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是既"悖反"又"契合"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剖析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挖掘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民本思想中蕴含的合理性文化传统在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功能和价值;揭示和批判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封建糟柏和阶级局限,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时代的升华,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依托,是我们研究民本思想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民主的生长点,其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底蕴,其中就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借重。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村民自治是与传统思想"民本"和"无为而治"明通暗合的,其理论与实践是党和政府重视"民本",发扬民主的结果,是国家在重视"民本"的基础上,对农村的"无为而治"之举,表面"放任"村民自治自理,实则是国家在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原则下对农村社会的一种宏观调控,"让民作主"、"由民作主"。民本、"无为而治"和村民自治体现了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58.00元一代大儒王阳明以其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其心学影响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远播日本、朝鲜等国家乃至全球。本书通过对王阳明一生廉政思想、行为及其家规理念的深入研究,挖掘了以其"知行合一""修身明德""秉公执守"为代表的廉政思想,让王阳明传奇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民本"都是以民众利益的维护为目的,但是二者的内涵不同,目标与功能不同.从历史上看,民本思想所起的进步作用有限,它只是王朝统治的安全阀和缓冲器,但它是封建专制统治中较有利于民的思想,民本思想的泛化可以作为民主化的第一步,即人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官德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执政之基。对领导干部来说,应当是"德不厚者不可为官。"当前,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爱民的品德教育,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也对领导干部的官德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维护、提升自己的官德水准,强化、打牢执政为民的基础,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一、官德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官德是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关于做官为人的善恶标准。解决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不仅要通过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评机制来解决,而且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检验官德好  相似文献   

17.
张焕新 《传承》2008,(14):40-41
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朱璐 《岭南学刊》2012,(3):111-114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从民本思想的形上根据、民本思想的主要义涵、民本思想的外延界定三个层面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释义:儒家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影响下,天意与民意合一的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形上根据;民本思想以仁民为核心义涵,体现了民为邦本和民为君本的两个面向;民本与民主思想有异,儒家政治哲学里只有民本的思想,而没有民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付传 《传承》2012,(15):34-35
传统廉政文化中包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如重视官德规范、社会评价、以典章制度来保障官德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官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本"思想的批判与价值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深远的影响.我们全面考察民本思想的特点及其本质属性之后就会发现,虽然可以从中发掘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因素,但是民本思想并不具有超越君主制度的意义,不属于民主思想的范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作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替代和超越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的"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