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贫富差距不一定导致问题,但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一定会造成各类社会问题。全球收入水平上升反而带动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财富两级分化加剧了不同阶层、族群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不仅成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矛盾升级的导火索,还催生了各国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共振。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财富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治理赤字。为弥合全球财富鸿沟、促进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发展,世界各国必须有效运用税收调节工具,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并从根本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财富伦理可以为中国的减贫治理提供有效助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8年来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可以有效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发展合作正经历一个重要转型,即从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转向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联合国体系推进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与OECD主导的"有效发展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是推进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构建的两个主要进程。但是,OECD的"合法性缺陷"和联合国的"协调性困难"导致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和实施存在一些困境。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G20机制也开始进入到国际发展合作的进程中。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成员构成有利于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有效达成政治共识,"包容性伙伴关系"理念和"跨年度行动计划"实践则有利于推进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落实。因而,G20机制对于推动OECD和联合国两个体系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政治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着眼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力解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而提出的理念和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成为中国积极回应时代课题的科学答案。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破解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生态赤字等,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0,(19)
正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高度,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8,(21)
正近几年"大数据"成了全社会热门的话题,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对于"大数据"(Big data),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则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的全球社会中,地方成为重要的行为体之一。地方推动国际合作的过程是一个网络构建和变化的过程。根据自身特点,地方发展出三种网络模式:点辐射网络、环链式网络及与嵌入式网络。广东省的国际合作从最初的点辐射网络模式发展到中间阶段的点辐射+环链式网络模式,最后同时推进三种模式,有助于增进广东与全球社会的互动。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这三种模式以及广东省的经验能够为中国其它地方提供有效样本。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财富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要求实现财富的生产力与财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建构社会主义财富精神是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环节,会大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于破解由资本主义财富观所造成的现代性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富》全球论坛,这一被称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2005年会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来自世界各国政界、企业界、学术界的800多位领导人、专家等出席, 创历届《财富》论坛年会与会人数之最。本届《财富》论坛打破常规,首次将论坛传统的蓝色标识改为红色,那是"中国的颜色",以示对主办国的尊重。组织者特意把论坛的开幕地点选在"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群"天坛,为使与会者感受到北京的特色和中国文化的底蕴,只因天降小雨才不得不转到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0.
覃媛元 《当代广西》2014,(18):53-5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之后,便引发了旅游业的大讨论,认为这四个字非常适合代表中国旅游的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更是在2013年2月将"美丽中国之旅"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积极向全球推广,吸引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的经济建设之美、政治建设之美、文化建设之美、社会建设之美、生态文明建设之美。这无疑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如果说北京向世界传递的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为主,努力维护全球化等国际经济秩序,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从而为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提升执法能力,一直是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国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提出,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概念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我国系统性开展国际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开放性、依赖性、非均衡性的明显特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其进行全球经济掠夺、建立霸权体系的工具。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是一种资本向外扩张的、灵活的资本积累体系,将不同空间内的资源、劳动力和资金进行重组和分配,在跨国公司、国家、国际组织构成的"权力三角"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程不断地进行空间拓展。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利益格局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一带一路"正是构建公平开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契机,是在"权力三角"的推动下,面向国家、面向全球的重要合作平台。探究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拓展机理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对构建普惠各方、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提供指导建议,还有助于改善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弱势地位以及通过"一带一路"这一平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向更公平、合理、开放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谈乐炎 《小康》2012,(5):88-90
成都能否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城,一向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于成都的文化及休闲并无异议,但是对成都的"财富"实力则颇为怀疑,这一次,借"财富"论坛向全球最强大公司发出的"请柬"无疑是检验成都"第四城"实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快辽宁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开创我省全方位对外  相似文献   

16.
张力 《人民论坛》2020,(3):110-111
良好的国际法治环境是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的保障,也是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建设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中国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诉讼、调解、仲裁有效对接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国际商事争端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低成本的解决途径;同时,提升了我国在区域以及国际争端解决新规则制定中话语权,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7.
樊晓光 《小康》2012,(1):132
正卡塔尔和日本两个亚洲国家,都在回头审视本土文化的同时,用开放的观念和态度,带动了艺术文化的新成就。他们的财富也成功从普通转型文艺,成效卓越且名利双收讲两个异邦的故事。中东国家卡塔尔,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人均GDP九万美元,这片以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为经济主导的富庶土地拥有全民普及的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发生深刻变革。尽管西方还处于国际体系的核心位置,但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正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力量。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开始塑造和影响全球化,这种"再全球化"进程超越传统全球化模式局限,将"二元格局"演变成"三元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既是中国为破除全球发展迷思,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提供的精准方案,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完善中的新型"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世界各国以政治互信为底线根基,以经济共赢为核心动力,以文化互鉴为价值依托,以心灵亲诚为情感纽带,建成共生、共赢、共识、共亲的和谐新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21年5月18日,"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来自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减贫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探讨中国减贫经验对全球贫困治理的启示,以互尊互鉴精神推动减贫和发展领域合作,共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