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9,(31)
正我长期在城市国家新加坡工作,总是感叹这个城市国家的国际魅力。顺德是我多年来研究中国的一个观察点。在做顺德研究时,我总想把新加坡和顺德两地做些比较,尽管前者是一个国家,后者只是中国的一个县域。这么做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同新加坡一样,顺德这个小地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超越了其地域限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往回看,人们会发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顺德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国家很多方面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从顺德开始的,或者为顺德人首  相似文献   

2.
2月中旬,我们从成都出发,经广州,去新加坡考察。几乎在同一个时刻,却经历了不同的季节:成都0°——10℃,广州10°——20℃,新加坡20°——30℃。成都是冬,广州是春,新加坡是夏。 我们来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又称狮城,鱼尾狮像,是新加坡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12月23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公安部组织的中国公安教育训练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在新加坡,入住美丽的南洋理工大学,聆听了五位资深专家的讲座: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教授讲述的《社会和谐——新加坡经验》;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吴伟教授讲授的《危机管理》;南洋理工大学荣誉校长徐冠林教授讲授的《全球化研究型  相似文献   

4.
商铁军 《人民公安》2006,(17):58-59
8月9日是新加坡独立日.即41周年的国庆。按照中国的说法:过40就进入不惑,也算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新加坡国庆36周年的时候,我恰好出差在新加坡,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刚过.那时庆祝仪式非常简单.贸工部的林先生陪我们一起过节.当晚只是在体育场里有一个集会,结束时的烟火.放的时间也很短.体现了新加坡政府的简朴和务实。  相似文献   

5.
《创造》1993,(6)
中国大陆有一股“新加坡热”,这股“热潮”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重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去年初邓小平南巡,提到“新加坡治理得好”,鼓励中国党政干部多研究新加坡的经验。此言一出,热潮即起,过去一年间,来新加坡考察、学习与洽谈业务的中国人有好几万,创下了一年内中国人访狮城的最高纪录。新加坡经验究竟有哪些值得中国人重视与学习的呢?近来我接待了好多批南来考察的中国朋友,也到中国东南沿海去跟那里的领导干部、学者、文化人接触,大家总要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所见、所闻及所思,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5)
我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生于新加坡,在海外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我的父亲汪金丁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组织部工作,上海沦陷前夕和我母亲绕道去新加坡。一九四○年以后,胡愈之、王任叔(巴人)等一批文化人也先后从国内到新加坡工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7,(2)
正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最为隆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涯游子、羁客例必赶回家来一叙天伦之乐。70多年来,我都是在故乡济南过年,唯独今年例外,我与老妻是在异地,不,乃是异国——新加坡,我的女儿那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有日记为证。元月26日星期四腊月廿九早晨女儿从医院下班回来,买了几幅"福"及"金鸡报晓"等饰品,老妻遂贴到壁上、门上,十分红火,  相似文献   

8.
王冕 《今日广西》2008,(3):60-61
在新加坡有一个现象——出租车司机年龄大多都不低于60岁,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傅很自豪地“自报年龄”:“今年82了!” 新加坡求才若渴。“渴”的表现之一便是为到该国公立学校读书的外国学生提供政府津贴,学生毕业后要为新加坡服务3年或以上作为回报。因此与其他国家不同,“留新”,既代表着留学新加坡,也意味着留在新加坡工作。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便走上了“留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0,(5):6-6
前些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新加坡出席“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时,就领导者的公信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作了一个富有思想含量的发言。认真琢磨其中的观点,很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共同组成一轴两翼大格局“我们更深层次的考虑是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构建一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在7月20日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向来自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我国的160余名代表第一次描述了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从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少才 《中国保安》2005,(22):18-19
航海多年,借工作之便,我到过不少国家,领略过不少各国的风情习俗,也体会到国人正拼命学外语的同时,外国人也在拼命学习华语,或者说有不少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外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来两句华语。我们远洋船向西行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新加坡76%是华人,素有“华人世界”之称,凡是华人都会讲华语普通话。我1977年第一次去新加坡,正赶上当地几个商家为了拉中国海员去购物闹矛盾。刚一下交通艇,就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人在接客,二副告诉我,他是“泰昌布庄”的老板。那泰昌老板说:“还愣着干什么,我的小老乡,还不快上车?”就像自来熟一样。我一听倒真的一愣…  相似文献   

12.
宋庆龄婆婆诞生到今年刚好一百周年。回顾中国这一百年宋所走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而她始终顺应潮流,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最高利益这一边,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促进世界和平而鞠躬尽瘁。本来以她的身份,她尽可在国外享尽荣华富贵,而她却选择一条和中国人民共甘苦、共患难的艰辛道路。她的高尚品格不愧国人给予“国母”的称号,不愧国家授予最高荣誉——国家名誉主席的称号。我有幸在孩提时代便认识她,在以后长达30年的岁月里一直受着她慈祥恺悌之关怀和教导,使我终生难以忘怀,感激不尽。我从小视宋庆龄为外祖母,按家乡风俗称她婆婆,原因是我的家族和孙中山先生的宗族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8):9-9
正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一起才是真实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  相似文献   

14.
李玮 《时事报告》2003,(2):67-70
《世纪回眸马克思——从&lt;共产党宣言&gt;到“三个代表”》,《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位领袖的真情告白》,《让理性的太阳升起来——科学战胜愚昧的历程》……随着一堂堂有声有色的理论教育讲座,在一座座大学里爆满,一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也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他,就是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的王向明。  相似文献   

15.
华侨欢庆话同源——新加坡华源会5周年庆典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7日,新加坡华源会举行隆重的5周年成立庆典。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成员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定居的具有一定专长人士。新加坡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文化友好往来等。”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更为丰富的学识、前瞻的观念、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加坡华源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为同济医院筹集科…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新加坡社会治理概况(一)建设一视同仁的多种族包容社会新加坡很小,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说,一个小岛想成为一个国家是政治上的笑话。但是,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已举世闻名。新加坡建国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种族和谐问题,相比于中国56个民族,新加坡只有三大种族。但是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基本上是住在一个地方,新加坡的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居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在建国初期语  相似文献   

17.
亦帆 《今日上海》2009,(11):52-53
15年前,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首家完全由企业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15年来,天安保险公司从一个区域性中小保险公司成长为拥有32家分公司的全国性大型现代保险企业,在中国当代保险企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完全走市场化道路成长壮大的成功范例。天安保险还入榜上海企业百强和中国企业500强,连续6年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8.
会面细节     
《台声》2015,(22)
<正>定址新加坡66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再一次见证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刻。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会谈"就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握手80秒挥手25秒习近平、马英九同时从两侧步入会见大厅。两人步履沉稳,速度偏慢。习近平走到中间位置,先向随后走近的马英九伸出右手,握手时长80秒。期间两人分别多次转向左侧、右侧,满足不同方位记者拍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见闻     
根据中、新两国外交部签订的“中国中高级官员培训协议”,受中央组织部委派,我于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留学,攻读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Managerial economics)。一年来,除在校系统学习西方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外,还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与议员、公务员、企业家、市民等各阶层人士接触交往,对新加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一、小与大——有限新加坡和无限新加坡的辩证关系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也是一座城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缺、少”。小,即幅员小,国土面积仅647平方公里,东西长42公里,南北长23公里,“飞机一起飞就出国了”,可谓“弹丸之地”。少,即人口少,仅326万人。其中,华人占78%,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7%,其他人种1%。缺,即资源稀  相似文献   

20.
陈亦佳 《小康》2014,(7):56-59
把事情做完比做到完美更重要。在新加坡,张丙军拥有自己的车——为了控制污染和交通堵塞,在新加坡,汽车购买者必须支付约为该款车型市场价值150%的消费税和登记税,以及为车辆上牌的费用,为车辆"上牌"的费用甚至足够在美国再买一辆全新的保时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表明了旅居新加坡的他生活优渥,小有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