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美英 《湖湘论坛》2002,15(4):51-52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劳动者层次、劳动形式和劳动内容都已经或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型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导力量。科学认识知识型劳动的经济价值,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从纵向看,知识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一方面,知识型劳动者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从物质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程度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二是…  相似文献   

2.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有目的的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三类。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科学技术劳动者、经营管理劳动者和直接操作劳动者中的技术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调整党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刘柱海 《传承》2008,(12):20-2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纠正资本主义偏差而产生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继承、调和了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产权理论,认为劳动者一般应该获得利润共享、政治民主、经济管理民主等权利。在实践中,承认和落实劳动产权有利于解决劳资矛盾,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深入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对于我国充分落实劳动者权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在劳动关系领域的目标任务应该是研究劳动者和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这是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没有阐述且是当代中国亟待拓展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时代化和中国化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本文针对三方协调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劳动者、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与机制,文章指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就是要充分表达当今时代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主体在劳动关系建立、形成、发展、保障诸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动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不仅仅把劳动当作理性的活动,而应当作感性的活动;三是劳动者应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性的现实中印证和观照自身属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贫困主要原因是劳动非正义造成的:劳动能力获致不正义是贫困的根源,使劳动者处于机会不平等的状态下;在强资本、弱劳动的市场交换环境下,工会职能不健全无法维护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政府受GDP指挥棒的影响消极保护劳动者的平等权益,造成劳动者劳动交换正义的缺失,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劳动过程中的异化、被动劳动,使劳动者处于束缚状态无法获得自由发展,进一步造成贫困的固化;劳动成果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二次分配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劳动成果分配不正义,是劳动者贫困的直接原因。要消减劳动者贫困的范围和程度,必须使劳动正义得以伸张。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第13章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保护的专门规定,体现了俄罗斯对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立法思想。我国与俄罗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着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主要从工会、国家监督、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几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我国应在劳动法法典化、加强工会权利保护作用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3.
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人权在劳动领域的延伸,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实现劳动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以劳动法确认劳动者享有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正义在劳动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沙光学 《传承》2009,(6):40-4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16.
章璐璐  张林方 《人民论坛》2012,(26):166-167
深层关切和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要实现体面劳动就要解决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等问题。提升体面劳动,政府应努力扩大就业,相关部门应依法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编前语近年来,为应对新形势,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本刊把采编刊登"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案说法,更好地为劳动者服务。引起了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关注和欢迎。目前,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日益上升,这就更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渠道解决争议。现在,本刊刊登几篇关于工伤方面劳动争议案例,以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是,根据每个劳动者为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那一部分供人们消费的物质产品。这种分配理论的实质,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可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中的劳动却是多种多样的,有复杂劳动,也有简单劳动,有熟练劳动,也有非熟练劳动。从整个社会来看,所有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以及不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闲暇时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有论述。马克思指出:闲暇时间是不被生产劳动吸收而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余暇时间;闲暇时间是劳动者用于消费产品和用于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剩余价值理论》第3分册第281—282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同这种时间相对应的生活活动可以分为劳动生活活动和闲暇生活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的用工模式,为求职者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但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及现行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研究司法实践中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存在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率低,劳动法规供给不足、适用僵化等问题,现行以人格从属性为内涵、以经济从属性为外延的劳动关系理论仍有改进和解释的空间,对此予以扩张解释可以将新业态的用工形式纳入其体系之中。应当在改造我国现有劳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四阶层、二要件、多要素的认定规则,并制定倾斜性的举证规则,强化用工单位的举证责任,以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