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黄玲 《重庆行政》2013,14(1):69-71
医疗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复杂、顽固的关乎民生的问题.近年来,医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局部性的制度创新探索开始出现,但总的来讲,公立医院改革依然步履维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公立医院改革的艰难性,归根结底缘于改革的思路不明确,厘清改革的思路,用"去行政化"思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具体讨论和操作"去行政化"问题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明确医改为何要以"去行政化"思路统揽全局,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去行政化"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近期中央相关部署,可以看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处于质量型民生建设时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改善民生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提升民生质量,需要从两个方面共同着力:一方面,在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领域内进行深层次的利益结构调整,以存量改革推进质量型民生建设;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合作共识并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以社会合作保障质量型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为此,去产能需要打破依赖行政手段的思路和惯性思维;去三四线城市库存、降低经济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核心在于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土地逐步实现市场化流转;去杠杆和降成本,主要发力点应该落在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补短板主要强调提升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体现在各地政府的政策决策之中,对民生的关注和人们幸福感的提升日益成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重庆作为我国五大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近年来,重庆市在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将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与民生幸福目标高度融合,更是将建设幸福城市列为市"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任务。作为重庆市的首善之区,渝中区结合区情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缩小城乡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这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并作出了重大改革部署。推动就业领域改革,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两个机制"、健全"两项制度"、完善"两个体系"。建立"两个机制",就是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健全"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推进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民生建设工作,社会整体环保意识得到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和谐、幸福、健康、文明的生存环境。将生态民生建设置于突出位置,需要持续优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从顶层设计方面着眼,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要求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必须体现"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德法并举"和"责任民生"。当前,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伦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公平正义缺失、以人为本缺失、民主法治缺失和责任民生缺失。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先进的执行力文化、重塑官员道德、完善道德约束机制、构建制度伦理和实现行政道德制度化等途径来提升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粹主义更多集中在经济民生领域,并不是挑战和反对现有的制度,而是更多地反映出对公平正义的极端渴望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安与焦虑。因此,对民粹主义思潮不能一味"围追堵截",要学会"堵疏结合""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0.
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是中华文化中治国理政的优秀传统。先秦时期出现了丰富的"民本思想"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对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党在近些年将民生问题提升到了战略位置,形成了"民生政治"。当前的民生建设涵盖社会保障、基本物品、教育发展、就业收入、住房保障等五大领域,在现实中体现为一个庞大的公共政策体系。公共政策是民生建设的根本保障,通过持续改革强化政策的公共性,以可行能力为视角完善公共政策、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1.
坚持走"绿色民生"发展之路,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循环的重要举措。通过法治化的思维和方式,能够保障"绿色民生"建设的制度规范性和动态灵活性。因而,法治化是我国建设"绿色民生"发展的关键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29)
正近年来,佛山市三水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发展思路,从连续十年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全市首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到近年来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改革力度和投入,在到推行放管服、创新"一次过会、五星服务"机制、推进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深化全流程投资代办服务等系列改革,充分让群众享受发展红利,讲好三水以人为本的改革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的特殊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对改革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总体要求,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改革连着民生,改革深度决定民生温度。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我国在公共事业、药品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等方方面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比如:政府以委托代理的方式与社会承购方缔结契约关系,可以有效盘活社会资源,不断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在药品定价机制方面,为了鼓励廉价药品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7)
正在为医疗领域"同岗同薪"叫好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同岗同薪"可以在更多领域成为突破,在彰显公平的同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效率上的真正提升经国务院同意,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冰之举",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河南"省直管县"分权改革试验,运用核匹配结合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分权对公共服务尤其是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深化分权改革没有改变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支出倾向。然而,从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总体财政投入水平和具体产出水平两个视角都发现,分权显著促进了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总体发展。其中,转移支付是河南"省直管县"分权改革促进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中国,无论是从生产性公共服务还是民生性公共服务发展看,分权的作用都值得肯定。同时,要想使分权更好发挥作用就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尤其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豪 《传承》2012,(6):57-59
民生建设和国家软实力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两个热点话题。总的来看,当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民生建设和国家软实力两个概念的联系和比较,探明他们彼此之间内涵上的密切联系,并提出民生建设对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民生建设有助于我国制度吸引力的提升,二是民生建设有助于国家凝聚力的增强,三是民生建设有助于我国国际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邹城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财力投入的重点,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点。全面推行村级"民生代办员"制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村选拔一人为民生代办员,乡镇设立民生代办中心、村设立民生代办室,全面搭建民生代办平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主题与一致共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继续秉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还要始终强调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因此,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判断标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推进民生领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16)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