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6,(12)
制度反腐、道德反腐和提薪(或高薪)养廉是中西方国家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种反腐路径,是当代中国反腐机制的三个主要路径,这三种反腐路径分别与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密切相关。与这三种反腐路径相比,由这三种反腐路径以及其他一些路径共同组成的当代中国反腐路径具有明显优势且在中国当前的反腐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反腐路径的发展方向:在分别强化、具化三种反腐路径的基础上,提高三种反腐路径的协同程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反腐风暴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党的作风问题,但也有一部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公职人员以消极不作为来应对反腐。文章拟从反腐高压态势下的行政不作为的原因分析出发,从行政法的视角,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海曙区纪委近日推出一款公益性免费网游《清廉战士》,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此举在社会上招来很多质疑和批评,有甚者指出"反腐游戏便是游戏反腐"。人们为何会对这样一款以反腐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反应如此激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3,(11):94-94
田旭明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互动互促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形成对制度反腐的最广泛关注和监督,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能够引导和规范非理性的网络监督行为。网络反腐与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机制、惩治和预防机制的互动互促,可以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互促的实现路径是:将网络反腐具体工作纳入到制度反腐的整体框架和程序中,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创设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动态能力理论为大数据环境下反腐机构的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数据和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环境的动态性客观上要求反腐机构需要根据外部技术环境的变化来调适自身能力,以提高反腐机构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这对提升腐败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数据质量、数据碎片化以及有限柔性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数据环境下反腐机构动态能力的建设成效。为此,有必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提高反腐机构的感知能力;促进数据共享,提高反腐机构的数据把控能力;提高反腐机构柔性度,优化其变革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7.
笔谈:新春伊始话反腐反腐保廉机制应具备四个主要功能徐泽洲我认为,反腐保廉机制应当具备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四个主要功能。这四个功能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1.防范。这是反腐败的第一道关口,是反腐保廉机制的第一个功能,在这一机制中具有基础性作...  相似文献   

8.
张萃萍 《理论月刊》2010,(4):133-13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特别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今天,反腐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发展前途。而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陆克富  龚冬梅 《前沿》2003,(7):23-25
江泽民反腐败思想有着鲜明的辩证特色。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方针 ,建立科学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创全新的反腐工作格局。这一反腐败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连续性与间断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局部与全局等一系列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反腐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杜绝腐败蔓延,需要形成依法反腐的制度性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反腐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做到依法反腐,才能长治久安。依法反腐要求有法可依,加强反腐败立法刻不容缓。依法反腐要求执法必严,提高反腐败法律的可操作性。依法反腐,还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12.
反腐成效巨大,但仍任重道远人民论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权不可任性",再度掀起反腐热议。在您看来,当前的反腐斗争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王长江:这两年,反腐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人民是满意的。不仅力度很大,"老虎"、"苍蝇"一起打,而且在党风建设方面,也有很多新的举措,很多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开始有所收敛。百姓希望反腐能够继续深入开展,这与中央的决定也是一致的。党  相似文献   

13.
在反腐败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笔者:我国反腐败是否应当引入赦免制度。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反腐,无一例外面临"枪口对准自己"的困境,许多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垮台。这不是因为执政党更加腐败,而是因为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毫无例外地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执政党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反腐败很可能会成为其垮台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腐败不仅有损政府形象,而且危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腐成效如何,攸关人心向背。这客观上促使当下中国须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反腐。自十八大以来,中央高频亮剑,打虎拍蝇、海外猎狐,对腐败行为"零容忍",不断将反腐工作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5.
<正>破除质疑四:反腐斗争只是一阵风、摆摆姿态,吹吹就过了在反腐新常态下,有人误以为反腐终于"转向""终于等到这一天",于是社会中流传着"反腐斗争只是一阵风、摆摆姿态,吹吹就过了"的传言;也有人说,反腐已取得成效,可以鸣金收兵了;还有的人说反腐败已经差不多了,再进行下去就过头了,要见好就收。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反腐成就彰显于凝聚了更广泛的反腐共识、形成了更坚定的反腐决心、建立了更严密的反腐制度和机制、创新了法治化反腐方式、达到了更满意的反腐效果。零容忍反腐经验体现于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中央权威相统一、反腐与维护人民利益相统一、高层反腐和基层反腐同时进行、内部反腐与外部反腐同步推进、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协同开展、“硬约束”与“软约束”共同发力、“经常抓”与“长期抓”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7.
议题十反腐败难题:最优选择在哪怎样才能有效反腐是中国学者和普通百姓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综合各种讨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反腐对策: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虽然当前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腐败形势仍然严峻,这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的反腐才是最优选择?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始终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指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重温邓小平关于反腐败谈话,对反腐倡廉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这一论述明确了正风肃纪反腐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定位和作用,同时也指明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的重要思路。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正风肃纪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实践要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在表现出速度快、传播面广和打击力强等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威"中存"媚"的现象。网络反腐中以庸俗和低俗为看点的信息,一旦不断被人为地放大传播,不仅不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反腐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反腐的严肃性。要发挥网络反腐有目共睹的效力,就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利用和妥善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发展和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有了很大提高,这将有利于我国反腐工作的顺利开展。网络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开展反腐工作的有效手段,目前的网络反腐机制利弊共存,要推动我国反腐工作,就必须从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利益保护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相关道德法规等方面出发,构建有效的网络反腐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