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西方学者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出发,对"社会"范畴界定有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观点,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观点从局部上都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然而这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考察"社会"范畴,在广义层面上超越费尔巴哈的类——社会概念,揭示了社会是一个系统,在狭义层面上超越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社会高于国家、决定国家。马克思对"社会"范畴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合理的阐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范畴的正确理解,不仅应重视西方学者社会范畴的启迪作用,更应以马克思"社会"范畴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二张面孔,作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值得传承和弘扬。但目前社会对汉字的重视不够,导致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书写优美的越来越少。"这是赵保乐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的一番话,他建议北京在汉字传承上做出表率,在中小学多开设书法课。可以请书法家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上书法课。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这种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发展权的重视。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梦寐以求之四大发展目标的重视;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全民族四大发展诉求的重视;在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个人梦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的民族发展诉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钱镇 《人权》2014,(3):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不仅仅限于国富民强这些物质层面的目标,也包含精神层面的目标。人是由灵与肉两部分组成的,民族的复兴也应该包括物质的繁荣和精神的富足。  相似文献   

5.
白婧 《创造》2021,29(6):50-53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百年岁月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各族群众的命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无论是从广度层面或深度层面而言,还是从社会与历史价值的维度而言,均可以用"罕见"两个字来形容.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不断融合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不断丰富与变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泓峻 《人民论坛》2022,(21):104-106
与汉字关系密切,是汉语人名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汉语人名蕴含的信息与意义往往需要落实到汉字的层面,汉语人名也是使汉字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汉语人名背后隐藏着许多文化密码,中华民族主流的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审美观、人生观通过汉语人名得到了凝聚、传承。要解决当下人们在取名时遇到的一些困扰,往往需要从汉语人名的传统中寻找灵感;在试图提升现代汉语人名的品位、内涵时,其历史传统也有很多可资借鉴和利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层面看,对和平概念最一般的表述即"非战争"。从实践层面看,现实的和平是一种包含着冲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拓展了人们关于和平问题的视界。和平是"客观存在的状态",是主体的行为方式,并体现为规则、规范或制度。作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和平是多重利益的结构性存在,不同的利益应当在求同存异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赫剑梅  马忠才 《前沿》2015,(2):91-93
"中华民族"是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话语建构的一个民族实体。在历史叙事中,其内涵与外延多次发生变化,最终被发展为包含国内各民族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概念。当代社会,为了积聚合力,维持稳定和繁荣,国家话语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建构,其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建构论视角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及其当代话语,尝试以民族学视角评析国家话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可珂 《新东方》2024,(1):64-69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具有丰富的主体性意蕴,从价值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共存的文化取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实践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实践特征,是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结合;从历史主体性层面上看,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主动精神的来源,更体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主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主体性层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自觉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组织赋权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制度赋权的有益补充.组织赋权关注"对人的培养",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理念,包含个体赋权、群体赋权和机构赋权三个层次的内容.对L基金会"新力优品计划"的个案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赋权在个体层面主要是通过满足物质需求和心理鼓励等方式进行心理赋权;在群体层面主要是通过能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超越和升华。这种升华体现为新型国家观念的升华、新型社会观念的升华和新型个人价值观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层次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营 《岭南学刊》2009,(6):106-111
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和人文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观基础;君子人格追求及和谐社会理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追求;整体性思维及贵和尚中思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基本的行为方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现实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这四个层面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世界观是各层面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价值观追求和思维方式是相互贾通的;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受制约并反作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层面;爱国主义是渗透并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各层面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第一是简化汉字。汉字简化方案是1956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的。这个方案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包含230个简字,从方案公布的时候起即已通用。第二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二表,包含285个简字,其中的95个简字已从1956年6月起开始试用。第三部分即汉字偏旁简化表,包含54个简化偏旁,已有30个根据这个表类推出来的简字从方案公布的时候起开始试用。以上三项合计,现在报刊上使用的简字一共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自强不息"的"向上"、"厚德载物"的"向善",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度挖掘、阐释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基因无论是对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加强青少年德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扬宝  朱亚宾 《传承》2013,(8):132-133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包含"善恶"两个层面的经济伦理意蕴。经济全球化的伦理意蕴概括为三个层面:即个人生存发展方式、国家利益实现以及人类整体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流行。该观念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过程,传统的"天下"观念在中国近代遭到西方国家侵略之后逐步解体。为应对外来危机,"中华民族"观念开始生成,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族体整合。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历史事实从制度和观念层面推进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自然界的最高秩序,是人类追求的至上境界。"和谐"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是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理念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但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非常关注"和谐",把它视为政治学、伦理学的重要原则;而且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非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集团性话语,意识形态主要指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社会精神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体系或观念科学。较之于一般科学意识和一般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意识形态蕴涵着现实利益——激励性、政治主张——合法性和价值诉求——导引性三大内在特质。西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上演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本质上属于不同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和形式。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三大冲击以及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由"富"变"强"之历史飞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博弈面临许多新的时代性特点。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得到加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精进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建设战略;(2)再造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3)提升民众层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战略;(4)培植文化安全意义上具有新质内涵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中国走向"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的同时,真正重新厘定、认同和安置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共同价值,依然是一个理论上尚未得到彻底澄明和澄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畅  周婷 《桂海论丛》2012,(6):77-80
社会质量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客、社会凝聚和社会赋权四个维度,社会质量理论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社会质量水平是衡量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推动力。社会质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管理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发挥导引的功能,二者在理论层面和价值层面上的契合是这一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