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既要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职责,应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对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本研究旨在对湖北省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经济和就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明确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就业带动作用,理清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在就业带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促进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与就业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洁 《小康》2015,(1):27-29
为适应"新常态",在行业投资领域,应该关注哪些能适应"新常态"的行业,挖掘投资机会?"新常态"的内涵远不止于GDP的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市场化、要素改革、国企改革等制度根本性变革都是它不可或缺的要义。哪些行业将在2015年受益"新常态",带来投资机会?"新常态"并非全面下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是我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3)
"新常态"是近年来习近平提出的概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括。关于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作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彻底转变对经济社会的管制思维,积极引导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由政府完善对社会保障服务的购买体系,从而明确有为与不为的界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是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面对新常态,迫切需要加快推进铁路企业创新发展。一、全面认识铁路发展环境新变化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三大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铁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政策》2015,(1):77-78
【正】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九大趋势性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呈现九大趋势性变化:(1)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从出口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2年起,我国经济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开始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劳动要素成本上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投资下降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供给侧的主导体——企业不能有效进行经济供给、拉动经济增长,并造成当前经济下行。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机关事务大讲堂——经济学家系列谈”讲座上,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前景”作了演讲,详细阐释了中国与欧美经济新常态的不同之处,并指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林毅夫指出,我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增长速度的变化,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就是经济增长的中高速.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时代变革,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及时转变,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增长质量、环境保护和民生事业上,以更好地体现"有形之手"的力量。重庆市涪陵区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要求政府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尤其政府经济职能要更加注重产业增效升级,更加注重区域功能提升,更加注重经济均衡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资本市场承担着为大众创新创业募集资本、增加居民资本性收入以促进消费的重任,其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剧烈波动,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本轮股市波动虽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但暴露出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新常态下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强虚实良性互动,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培育优质机构投资者,扭转"散户市"局面;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鼓励理性、长期持股投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立 《政策瞭望》2016,(2):49-52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常态后,增速不可能像以前那么快了,要更讲究增长质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新常态下人们感受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增速放缓,要正确理解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增速回落是发展规律使然。二战后,那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1990年G-K国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决定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速度换档、结构升级、动力切换、边际变化的"新常态"。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这些变化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投资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新的机遇.我们要积极适应投资新常态,主动谋划,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核心是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理清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关键是要抓住经济新常态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寻求新的发展支点和发展动力,让新常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南涧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南涧县委、政府准确把握县域经  相似文献   

15.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5,(2)
<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会自然发生,动力转换也可能出现青黄不接,山西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认识和抉择。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儒林书记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省委的部署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论经济"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  相似文献   

18.
正新常态是党中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对目前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做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和精神、科学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社会发展变化、正确把握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常态对创新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预算法大幅压缩行政机关作为空间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调整和优化其公共治理模式,加快由命令行政向合同行政转变,政府合同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但是,目前政府合同普遍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管理的技术含量也较低,容易导致公共资金浪费、投资超计划,甚至发生腐败案件。因此,亟须从机制上予以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而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能否在促进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中发挥金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否认,金融改革的难点多,风险大,但势在必行,必须迎难而上。金融改革首要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建设与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相匹配的金融大国、金融强国;必须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四化"战略取向扎实推进各项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