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寻找到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正确路径,唤起人们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让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最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广大的革命的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优秀的  相似文献   

3.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青年一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奉献应成为其根本价值追求以及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途径。青年一代奉献精神的培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把奉献精神放在爱国情怀培育的起点是时代、国家与个体的共同选择。目前,必须要不断提升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觉悟、改革传统青年工作模式、培育新时代奉献文化,让奉献精神内化于每个青年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既要让活态的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自信之基,也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气派,并善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善用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张超 《人民论坛》2020,(10):138-139
新时代,我们需要用创新的眼光和视角,寻找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可能性.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作品、文化的重构与组合,实现与大众的共情;通过个性化的表达、跨界的融合,实现创新化传播;通过对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运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注解。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面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映射到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形成精神动力、产生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的推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根据新时代要求,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意义。让传统文化引领思想,真正成为社会先导。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需要明确传统民族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事业,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使其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就是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新"起来、"奇"起来,要在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做到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应从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角度重新追问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断提出文化创新的途径与策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中独树一帜,在未来的文化蓝图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来自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一个思想来源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国情有两个特点:一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二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公安院校要结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深刻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追求文字精粹、允许语言超常、强调词语新颖、重视声音和谐等是中华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探讨和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对于深入欣赏古典诗歌作品、创作新的诗歌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完成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继承发展观。在器物方面,要盘活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制度方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思想方面,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8.
周建新 《理论月刊》2022,(10):82-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对于赓续民族文明血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数字化为其守正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数字化所具有的资源整合性、多元性、广受众性等优势,能很好地打破传承理念碎片化、传承手段单一化、传承体系断层化等困境,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的互嵌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数字化所带来的文化数据整合、文化空间共享、文化沉浸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等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空间延展、文化体验深入、文化互鉴畅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在当代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有机统一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高度契合又一体相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其"特"之根基所在、精神命脉和内源性动力。体现人类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理念、既与传统相系又与现代相接的传统美德和反映道义高度及美学追求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但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调和关系,而需要在历史维度上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维度上梳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发展维度上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珍贵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知、情、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华,阐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使中国优秀优统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