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3,(5):20-21
<正>在建设"美丽天津"过程中,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是极其重要的方面。低碳生态城市是指城市在围绕能源消耗、经济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我们认为,我市今后应通过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城市交通和推广节能措施三个方面加以突破,打造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特点的低碳生态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3.
彭承波 《政策》2003,(1):40-40
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联系丹江口市发展实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中国水都"丹江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人民富裕、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4.
杨楠深知,生态城市项目建设是条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道路,同时,也是条条布满荆棘的艰辛之路,这一路固然千辛万苦,但是与生俱来的坚持、坚守、乐观的精神支撑着她披荆斩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给四川省都江堰市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为陆易斯通中国国际生态城市(乡镇)建设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陆易斯通国际生态城市开发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易斯通)  相似文献   

5.
《重庆行政》2014,(2):I0024-I0027
正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水生态,强力推进规划、管理、工程、生物、农耕五大措施,重庆市开县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新开州。到2017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超过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安全达100%,全县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地表水无Ⅳ类以下水体;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6.
强化生态发展,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关乎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计。走生态发展之路,需要强化经济杠杆的调整作用、完善生态发展制度建设、构筑生态发展法律环境、加强生态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生态发展改革。  相似文献   

7.
《重庆行政》2014,(4):I0022-I0025
正重庆市江津区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守住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为着力点,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产城融合的美丽滨江城市,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也是山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内涵和山东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条件,深入研究了山东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山东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上有必要、也有可能选择走低碳生态发展之路。根据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应该从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城市建设、社会消费、生态修复等五个方面进行战略谋划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转变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人们的共识。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晓惠 《前沿》2011,(14):107-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概述了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分析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2.
温国强 《前沿》2009,(13):86-89
实现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树立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其文化建设,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客观地评价奥运的环境影响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型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体育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将使我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城市经济、体育资源、生态文明三者的进一步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36)
正多年来,宿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宿迁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2.93%,那么市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宿迁市民张玉给出了一个贴切的回答":如今,在宿迁,不论你走到哪儿,都如同置身公园一般,推窗见绿,满目皆春!"  相似文献   

14.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1):12-16
近年来,我省把生态省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期关注以钱塘江流域为脉络,对沿岸和周边地区一些城市、乡村和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集中报道,突出展示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最新成果,藉以引导和推动各地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月9日,开县第十三届三次党代会审议通过《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提出,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水生态,强力推进规划、管理、工程、生物、农耕五大措施,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新开州。到2017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超过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安全达100%,全县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地表水无Ⅳ类以下水体;成功创建国家生  相似文献   

16.
正水进城、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近几年漳州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自201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综合运用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立法权等职权,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提升漳州的发展品质和城市品位。走绿色发展之路市人大常委会找准制约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对一些涉及城市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定,确保漳州城市建设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贺善侃 《学习与实践》2006,(11):129-132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导引。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首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放在首位。和谐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必须强调生态道德观念,建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观念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它扩展了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凸现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其次,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节约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需要以价值文化体系为核心。最后,市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落实。  相似文献   

18.
王燕文 《群众》2008,(4):6-7
在城市现代化风起云涌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城市扩容与个性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矛盾,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经济活力与城市个性的互促互进?关键是坚持走精致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人居环境最佳的新扬州,使名城扬州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相似文献   

19.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生态经济关键要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筹起来,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为此,我区实施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生态种养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水环境改善建设、大气环境治理建设、土壤修复与改善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生态城镇建设等生态经济"十大工程",把发展生态经济落实在工程和项目上,加大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生态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