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第一次将苏俄农村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苏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其内容包括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批判继承乡村传统文化;发挥城市文化高地优势,以城市党建带动乡村文化发展等。基于对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再认识,结合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应从乡村文化主体建构、文化客体传承角度反思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路径,进而探讨有序推进乡村文化治理之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发展大学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必须搭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路径,通过文化辐射、文化共建、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相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3.
代表微语     
正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应立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学习借鉴,进一步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机制和合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议:鼓励创新创造,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升级,鼓励"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中的地位正日显突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分析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多重互动功能基础上,揭示了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欠缺与存因,并结合国情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提出了面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若干路径及其推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设以汉口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城市RBD是汉正街业态发展转型的关键,汉正街发展游憩产业必须从深层次上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异质特性,突出汉正街文化核心价值。本文以城市体闲商务区(RBD)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并据此提出提升汉正街RBD综合功能的主要路径,以及建设汉正街城市RBD对武汉城市品牌塑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现代化视野下的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封闭状态,使传统村落在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时,不仅日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相应地走上了城乡文化融合之路,从而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成现代村落文化传统。湖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互动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乡村与城市等文化关系需要恰当建构,特别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推进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建设事实上应成为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必须着重处理好文化建设与市政建设、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文化传统与现实发展、合理借鉴与特色发展以及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等关系,这既是实现城市文化本身和谐发展的需要,又是保障城市化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治理研究在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的不规范、理论建构不足和对城市发展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对当前城市治理研究问题的反思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聚焦对研究路径的梳理和考察。城市治理研究的传统路径有着自身的应用边界和局限,未来城市治理研究的发展应当加强方法的规范化,主动回应城市发展,并顺应和利用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建构主义可以为城市治理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城市品牌战略与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金 《求索》2011,(6):82-84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城市品牌内涵及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探讨城市品牌战略与新型城市化的辩证关系。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可选择的城市品牌发展模式主要有地理型品牌发展模式、历史文化型品牌发展模式、城市产业型发展模式及城市功能型发展模式等四种。在实施路径上应坚持"调查研究———筛选评价———提炼设计———实施建设———全程营销"思路,建议新型城市化中打造城市品牌时要多元整合、重点突破、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11.
让传统文化重焕光彩,就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发挥企业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流经江苏全域,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运输、沟通、经济和文化价值,成为江苏沿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沿线城市如何跨地域合作,因市制宜、协同发展,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培育城市间联动发展新动能,将运河沿线城市有机串连,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借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3.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生产中留下的极品,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将这些老字号发扬光大,责任重大。针对武汉老字号目前整体情况不乐观的现实,结合北京等地老字号振兴发展的经验做法,我们认为应当在对老字号切实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以老字号企业改革为重点,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抓手,构建组织、资金、政策等多方合力,推动武汉老字号的复活、新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大山 《求索》2012,(12):204-206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精神力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经营管理者可以从提炼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培育城市文化品牌等路径重点推进,并对观念、体制、政策、人才予以保障,努力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寻找到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正确路径,唤起人们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让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要对传统文化具备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当前,由于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构建形成教育合力,矫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基于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表现出来的地区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它由地域历史文化、地区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牌、城市精神等要素构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中心优势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创新、文化供给能力不强、现代城市品牌设计缺乏等不足。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彰显城市风格和特色、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济南城市精神、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此亟需转换传统的被动应急处置思维,重塑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韧性治理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内涵,搭建“风险治理—适应、应急管理—恢复、危机治理—学习”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逻辑框架,提出以韧性理念塑造风险应急文化、以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应急恢复、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应急学习等治理新路径,期待与韧性治理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我国各地全面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建构。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必须创新政治文化,创设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合力推动,构建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双向互动模式,实现政治价值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