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规制: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规制改革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采取了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为主的改革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暗箱操作、合同不严谨、政府承诺缺失等诸多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政府对市场化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在市场化过程中,原有规制体制被打破,而相应的规制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借鉴国外公共管理改革实践和规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方式的特点和所暴露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规制改革中尝试实施合同规制,并就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体现了全球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的主题即"政府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追随了"更多地依靠私人组织,更少依靠政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理念.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旨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在实践中遇到了来自法规与政策、竞争、价格、监管和信用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市场准入放开、社会资本参与竞争、多元产权主体出现、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价格机制正在形成,特许经营等运营模式被广泛使用,行业内的国有企业进行业务分拆和股权多元化,政府监管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以后出现价格上涨很快,服务质量没有保障,普遍服务水平下降,特许经营中履约程度低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政公用事业需要加快发展,通过对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回顾,针对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产业化、市场化、民营化是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良好的政府管制体制和机制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我国公用事业领域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提高公用事业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但在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公用事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变成企业垄断经营的风险;二是政府设租机会增加的风险。为了有效地化解这些风险,可以在企业取得公用事业经营权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采取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政府管理创新)运动。这场政府改革的主题及趋势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去科层化;政府管理方式的仿企业化。这场政府改革推动着传统的政府管理范式逐步向公共管理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透明的今天,高等教育管理的市场化改革略显迟缓,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公共管理主义作为对传统公共管理的继承与发展,主张市场中心论,主张私人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参与半公共产品的提供,提倡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合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议运用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思想,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在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指导下,推动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进程;明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伊始我国在公用事业领域推行公私合作制,公共产品理论为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公用事业可进一步分为用户始端型与终端型行业,两者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均可由政府或市场机制供给,但它们也存在排他性强度、民生需求不同等差异,法律制度建设在明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主要权义,引入公众参与的同时,在收费、质量监管制度方面应就其差异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王文斌  林兴发 《理论月刊》2007,(12):140-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方向,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在许多国家的改革实践中,市场化成为了政府推卸公共服务责任的方式。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只是政府责任方式和责任内容发生改变,并不是政府责任的消失。在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提高纯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能力、完善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构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市政公用事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长期存在的改革困境.决定了这一领域的改革是我国整个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现阶段.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在取得较大的成就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在充分分析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在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我们提出了市政公用事业多中心治理的运行模式。通过权力多向互动的多中心利益整合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网络化均衡管理服务机制等机制的构建,形成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新模式.这对于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5):95-95
马蔡琛、李璐在《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经济运行市场化和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中国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呈现出渐推渐进、体现传统政治哲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实体和程序公共化分别推进、以边角改革推动核心改革等典型特征。预算公共化改革的进程,对于重塑政府治理结构,构建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央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强化,地方政府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财政支出竞争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已开始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源于财政分权,并在市场化改革、"以足投票"机制等因素的推动下形成,其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促进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平衡和"逆向软约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卫生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最具代表性的行业,直观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武汉市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以来,全市环卫行业在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经费管理模式上都有了较大改观,成效已初步显现。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各类问题、困难和阻力接踵而至,如财政资金缺口较大、对市场化企业监管不严、各区市场化改革进度有快有慢等。本文拟从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社会环卫企业监管、规范国有环卫企业运营、加大改革保障力度等几个方面,就如何规范武汉市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议,以期对下阶段改革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具体办法。”城市公用事业是国家和城市财政直接投资兴办的产业部门,面对资金紧张、缺乏竞争、效益低下的局面,其蕴含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加快其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制度势在必行。一、城市公用事业现状及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采用政企合一的垄断经营模式,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政府干预过多,经营管理上…  相似文献   

15.
政府机构公司化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公司化是最大误区.公共权力如果也和竞争性行业一样完全市场化,是非常危险的.其直接后果是滋生公共权力的寻租和各种腐败现象,长远看来则破坏政府威信和社会管理体系,从根基上毁坏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崔小峰  虞青松 《创造》2016,(1):51-53
正公私合作是市场化下保障公用事业国有化的制度基石,公用事业市场化并非私有化。公用事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并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国有资本继续控股自然垄断行业,这意味着公用事业的权属在我国仍将保持国有化,那么在国有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对此我国存在很大争议,有人甚至提出公用事业市场化就是私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相继对公用事业进行了民营化改革,并在消除公用事业传统弊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内外学者对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进行了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和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主题和内容以及方法等不同层面对2002年至2015年国外学者对西方各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总结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先后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城市公用事业项目实行特许经营(PPP)制度。在特许经营权的授予过程中运用竞标机制,公开竞标一个复杂的特许经营合约,政府无需再对每个竞标者进行考察和甄别。众多具有经营意向的企业直接参与竞标,在竞标过程中,竞标企业的竞相出价将不断耗散企业的垄断租金,最后只有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维度,在价值定位上主要是实现公用事业治理公共性和经济性二元价值的发展和合理平衡。在治理结构上,须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公众的角色和职能,逐步构建起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元对话和合作机制。而功能提升的根本路径在于:推进政府监管、企业经营和公众参与的多重制度创新,由此提升城市公用事业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用事业民营化下的市场价格失灵需要政府的定价监管,但政府定价也会产生政府失灵,需要探寻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制度基础。公用事业定价需要按照“多元”治理的新理念,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参与的多元定价机制;将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作为政府定价的根本目标,并将竞争优先、合理公正、共同决策、公开透明作为定价的原则。根据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目标和原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如招投标制度、公民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价格听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